关于古代人物的作文素材?

作文网 2023-04-10 17:45 编辑:admin 295阅读

1. 炳烛而学

【出处】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注】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典故评读】

“暮”字有“傍晚”的意思,所以师旷让晋平公点燃烛灯,在其大惑不解之时,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还是大有裨益的,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对于学习来说,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肯学习就会有收获。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持续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得住。

【适用话题】年龄 心态 终身学习

【速用片段】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课题。所谓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而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晋平公想学音乐,又觉得自己七十岁了,已经晚了。师旷对他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这就是说,学习没有早晚之分,什么时候学习都不会过时,这正是终身学习思想的萌芽。终身学习意义不可小觑,它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也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2.扫除天下

【出处】《后汉书•陈蕃传》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注】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典故评读】

陈蕃15岁时就有志于“扫除天下”,可谓年少志高。他生活在东汉,那时朝政腐败,朝廷长期被外戚、宦官窃据,官吏鱼肉百姓。陈蕃要扫除的就是这些污垢。他官至太尉,多次反对宦官专权,被称为“不畏强御”的人。后来他与人合谋诛杀宦官,结果计谋泄露,反而被害。陈蕃的志向虽然未能实现,但他“扫除天下”的豪气为后人所推崇。也有人从上述材料引出不同的观点: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一个房间也不肯打扫干净的人,怎能去扫除天下的恶人坏事。因为要成大事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只有雄心壮志而无脚踏实地的行动,大志往往成为一句空话。

【适用话题】志向 家国情怀 务虚与务实

【速用片段】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内心呈现的一种大气象,大境界,大趣味。东汉陈蕃,15岁时曾有名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尽管有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相质疑,但他“扫除天下”的豪气却一直为后人所推崇。这里呈现的就是一种大格局人生态度。大格局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是不为一时之利争高下、不为眼前小事论短长的气量,是“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风度,是“穷则的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胸怀和抱负。

3耕柱之悟

【出处】《墨子•耕柱第四十六》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典故评读】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可是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耕柱觉得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于是,师徒之间这才有了一次精妙的对话。墨子用马和牛作比,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责任和要求成正比,担负的责任越大,责任感越强烈,越能严格要求自己,也越能接受更多的批评和监督。

【适用话题】自律 鞭策 躺平与内卷

【速用片段】

年轻人好比,然而比是有学问的,有些人越比越清醒,有些人越比越糊涂。耕柱子非常优秀,可是仍然经常遭到墨子的责骂,心里不服气。墨子问他:“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从老师的问话里幡然醒悟:好马才值得鞭打。耕柱子的醒悟是思想认识的转变,也是“比”法的转变。先前,他总是和一般人比,越比越不服气,我比他们优秀,凭什么老要责骂我?后来他跟“足以策”者比,越比越感到责任重大,受到批评责骂也越觉得自然,也越发上进。比能明方向、长精神,也能迷路径、失斗志,比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4.子路受教

【出处】《孔子家语》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译注】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典故评读】

在子路看了,天赋好的人无需学习,可是在孔子看来,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两者加在一起,就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这则短文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孔子以加工后的箭与现成的竹竿比较作喻,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努力学习必有进步的道理,从而突出了学习在人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文中以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叙述具体生动,人物特点鲜明,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感染力。

【适用话题】天赋 锻造 后天努力

【速用片段】

年轻人当有上进之心,当取奋斗之态,这是社会对青年的希望,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孔子家语》里有一段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子路认为天赋好就用不着学习,他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孔子则言:“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天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放弃后天的努力,不思进取,终究难以大有作为。当下,“躺平”一词在青年中颇为流行。星星不会在意自己在宇宙中的坐标,努力在自己的空间发光就足够闪耀。一个内心丰饶、独立自主的人,即便偶尔“躺”一会,也不会忘记换个姿势拥抱世界。

5.乘风破浪

【出处】《宋书•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典故评读】

宗悫虽年少,可是他却有着“乘长风破万里浪”,冲破一切困难,干一番伟大事业的远大抱负。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长大后凭借一番好武艺被皇帝任命为将军,为国家立下不少战功,实现了年少时的志向。现实生活中,对自己也应该有个清晰的人生规划,明确以下三点:首先,自己的原点在哪里,即自己有怎样的优点、缺点、专长、嗜好;其二,自己的目标点在哪里,即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是什么;其三,直线如何构成,即怎么利用现有的一切达到目标。

【适用话题】抱负 人生规划 文化传承

【速用片段】

奋发进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就引用了宗悫乘风破浪的典故:“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没过多少年,大诗人李白也在《行路难》里写下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每读到这样的篇章语句,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中不避艰险、笃毅前行的进取之风。

6. 出镞教子

【出处】《资治通鉴•五代记》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寒微,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死里逃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典故评读】

李存审的子孙称得上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生活在安乐窝里,有父母的呵护,作为长辈应该让他们知道往日的艰苦,作为小辈也应多听听长辈艰苦奋斗的家史。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年轻人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创业要靠自己,依赖父辈祖辈是没出息的表现。

【适用话题】爱 忆苦思甜 不忘初心

【速用片段】

我们需要爱,人间如果没有爱,就会变成一座阴冷的冰库,那将是可怕的。但是,爱应是有底线的扶持,而不是越厨代庖,包办一切。五代时期名将李存审可算是一位高干人物,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他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他们,让他们好好保存,这便是真正的爱。悉心照料胡杨树树苗,“爱”的甘泉滋养了它的根系,却也阻碍了它向更深处延伸,最终经不住一场风沙的考验。人也是这样,过分的呵护只能让子女丧失自立自强的能力,最终落得八旗子弟的下场,这样的爱事实上是一种“害”,而不是爱。

7.师徒言志

【出处】《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注】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典故评读】

颜渊的志向是“无伐善,无施劳”。颜渊是三人中唯一的年轻人,在孔子面前他是徒弟,在子路面前,他又是学弟,因此在老师提出让他说说志向时,颜渊就显得很是谦虚,说能够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就是弟子我的志向了。相比于颜渊的谦虚礼让,子路的豪情本色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他说我的志向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这还不算,并且朋友用坏了他也不觉得遗憾。从他的志向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他的言志表现出的是他义利合一的侠义之气。弟子二人各自讲完,在子路的期许下,孔子也有感而发,说出了他的最大心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志向又一次表明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就是让老去的人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让年幼的人能够得到好的关怀照顾、快乐成长;人与人之间共事能够相互信任,彼此放心。这番言志有着崇高的人生情怀和生命气象,这份气象就是孔子的大气。

【适用话题】情怀 理想 责任

【速用片段】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人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是生存需要。但是,人的心胸情怀是有宽广与狭窄之别的。“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是子路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情怀。正像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而他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区别。维护小我,求生存,图发展,无可厚非;超越自我,胸天下,念苍生,我则崇高。

8.万年教子

【出处】《汉书•陈万年传》

(陈)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注】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典故评读】

拍马行贿是官场的重要手段,陈万年本人就是这样起家的。据《汉书》载,他“善事人”,曾用尽全部家产,贿赂皇亲国戚,最后竟爬到御史大夫的高位。儿子陈咸却不像父亲,为人刚直,严于执法,从不谄谀,故“公卿以下皆惮之”。奉承拍马是官场中的恶习,正如列宁所说,丑恶的东西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教子“谄”,或本人“谄”这类事不时见诸报刊,陈万年比起他们来,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适用话题】正直 廉洁 家教

【速用片段】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许多人只重视家庭建设,不重视家风建设,只重视家庭财富的积累,不重视家庭精神的培养,频繁发生的家庭腐败案就是一个明证。这让人想起陈万年教子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陈万年,他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儿子瞌睡,陈万年要拿棍子打他,儿子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如此而已!”如此教子,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毒害。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只有丰富的物质供给,没有正面的精神传承,他们难以成为佼佼者,而多半只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