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本质是什么?

作文网 2022-08-30 17:35 编辑:温元 335阅读

死亡的本质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大自然的一种循环和规律。世界万物都是有生有死的,从微观的粒子,到宏观的天体,都有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因此死亡不是人类的专利,从基本粒子,到微生物、小花小草、昆虫动物,再到宇宙万物天体运行都会死去。

现在已知,半衰期最短的元素是砹213,其半衰期为125纳秒(0.000000125秒),也就是说这个“砹”从出生到死亡也就是0.000000125秒钟,别看这短短的一瞬,也彰显了它的存在,如果用飞秒(1000万亿分之一秒)技术来拍摄这个“砹”的一生的话,就会让我们看到它神奇丰富的一生。

法国天文学家弗朗克.德拉克提出了“宇宙核生命”中子星上也有一种极端的核生命,个体只有微米级,寿命只有毫秒级甚至纳秒级,但却可以通过射线完成信息的传递。或许它们以普朗克时间计时,那即使是纳秒级生命,它们的感觉也是漫长的一生。

除了我们所说的能够复制自己并传递信息的生命以外,宇宙一切都有其生命周期。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寿命约100亿年,还过50亿年左右,就会变成一个红巨星,最终变成一个小小的白矮星,作为一颗黄矮星的太阳生命就将终结,白矮星就是它的尸骸。

所以,宇宙生命千奇百怪,各自都在自己的系统中按部就班的运行。但生命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都有生有死。不管是人,还是大自然万物,还是外星奇怪的存在,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人体由60多种宇宙存在的元素组成,整个身体没有什么特殊物质。但这些元素经历几十亿年的演化,形成一种极致奇妙的组合,才形成人类这个宇宙精灵。但宇宙规律同样发生在人的身上,谁也不能逃脱,从元素诞生,最终又回归尘土,成为元素。

这些元素不管是在人体时,还是人体回归自然以后,都还是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行,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心胸开阔的看待生与死,生而活的精彩,死而平静面对。这就是人类建立起来的科学大厦在宇宙中的普适性。科学发现进步永无止境,人类也将会对生命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这就是时空通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欢迎大家共同讨论。原创版权,请勿抄袭,侵权必究,感谢合作。

死亡的本质就是回家。也许是带着充实感恩回归,也许是满怀悔疚恐惧归去。古人说不知生焉知死,《西藏生死书》提出要想好好的死,就得好好的活,生和死其实只不过是生命的一个点,因为时间我们把它刻意地分开成两个端。于是我们就拥有了这两个端之间的生命过程。

死亡不是一了百了!如果从所谓的自然科学上解释。一个生命体从诞生到成长到衰败再到最后消失,这是一个自然的物理过程。

或者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碳水物在地球上不断更新直到能源耗尽,无法再正常工作。

可是科学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们这具身体能够动,能够做事,能够思考,能够吃喝拉撒,能够动感情。

究其本质,那是因为我们是有灵魂的,我们是万物之灵,人类。

曾经有人说死亡就是一了百了,什么都没了。

这是一种比较灰心丧气的说法,因为当你觉得死掉之后什么都没有,那么你在生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因为你不用为死去之后的事负责任,所以你什么都敢干。

因为反正都是死,所以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只要在生的时候能够享尽荣华富贵,能够不择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己这一辈子活得爽就可以了。

那么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又把因果轮回六道轮回这些东西搬出来。于是大家要对自己后世的生命要负责,你不但会对自己的后世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子孙负责,也就是说积阴德的。从此以后,你的死亡是有责任的。

虽然我们不知道六道轮回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这样的后世福祸或者责任而把这一辈子过好,那是不是也有点消极?

回家之旅!死亡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在古往今来那些智者的脑海中寻找答案。能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两个字——回家。

是的,死亡是回家了。我们每天都会回家,因为不回家我们就无法得到休息,准备明天的出发。回家是我们日常的一个环节,而回家也正是我们生命的日常环节。

我们生存是因为我们还有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把氧气吸进来,供养全身体的器官运作,也供养头脑思考,我们吃饭,我们睡觉休息,我们学习,我们不断的获取东西,这都是为了供养这具身体和灵魂。

但是,这一生它是有限的。他只不过是一次出发而已。当旅程告一段落,一定会要拍拍身上的灰尘,挥挥衣袖和世界再见。

生死无二!于是生命进入了休憩,就好像我们每天晚上需要睡觉一样。把一天展开来看看,就和生死是一样的。

早上醒来就是诞生,晚上睡去就是死去了。往小的说微观的看一呼一吸就是一次生死。一个念头的起灭也是生死。一个动作的起灭也同样是生死。一个响声从听到到消失也是一次生死,像这样的生生死死无穷无尽的发生,永远不停的发生,周而复始错综复杂却而神奇有序形成了这个世界的组成。

也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也是不停的在生死,细胞不停的在生和死掉,血液不停的在更换。思想不停的在变化,一个人一天要生生死死无穷无尽的次数。

所以生和死你是无法去把它扯开的。当你觉得只有哇哇坠地的孩子才是生,盖棺下葬才是死,那只是对生死的一个片面看法。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里面包含的是死,死里面蕴含的是生。生的同时死也在发生,死的同时也是为了生而死。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离家出走的一次出发一次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尝尽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们去拥有很多东西,追寻梦想和别人成为朋友,亲人,恋人。在几十年之后,一切都将偃旗息鼓,一切都像过往云烟一样,飘散得无影无踪。

我有个朋友曾经写过一副对联:繁华落尽终须悔,尘烟散处不如归。横批,人生如梦。

我非常喜欢他的这副对联,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折腾来去最后可能就是发现一无所有,一无所得,世间的繁华,与自己其实并无任何关系。等到尘烟散尽,形单影只的时候,你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回家了。

这样的人生就如一场梦幻。你又何必执着得失执着悲喜执着生死呢?

你留不住任何人也留不住任何事,也留不住任何东西。你会因为离家太久而变得日渐憔悴,日渐消耗。

终于,有一天,你会无牵无绊无挂地走回家中。这一次回家我们称之为你这一生的结束,也就是死亡。

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 泰戈尔

死亡的特性有三!1、不可避免

2、可以选择

3、众生平等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活多久,总有它来的一天,我们老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命到五更。死亡恰恰因为这样的不可避免,成为生命绝对的一个环节,在生和死之间,人与人有太多的不一样,命运、家庭、身体、婚姻、财富、情感等等等等,亿万人都迥然不同。而唯有一死,殊途同归。这是众生平等的体现,也是生命并无高低贵贱的最佳标准。

而即使是大家都有一死,也可以选择死去的方式,很多人认为死亡的方式不可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以何种方式死去。

可是,实际上你可以选择,因为你一旦修好了自己的心,滋养好了自己的灵魂,你将不再害怕死亡,你将会用智慧面对这件事,这无异于你做出了一种选择,面对死亡做选择不是说选择死亡的具体形式,而是选择面对死亡的心态,常常这样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死亡刹那的感受,是否喜悦满足无怨无悔,还是痛苦悲哀恐惧无奈懊悔愧疚;

活出高度,必然能向死而生,活得浑噩,绝对至死不悟。佛教认为,死亡的那一刻,也可以产生最深沉和最有利的内心经验,于是佛教非常重视死亡的体验。如果死亡真是回家,那么回家的心态,也许是带着充实感恩回归,也许是满怀悔疚恐惧归去。

这就是中国人热衷活到善终的意义,善终,是中国人生命最后一刻的圆满,然而这最后一刻的圆满,必须依赖一辈子的行善积德修身养性来达成。换句话说,好好地活,只是为了好好的满意的回家。

段王爷总结:村上春树说过:一旦死去,就再也不會失去什么了,這就是死亡的起点。

其实无论死亡是什么,我们普通人一般都会害怕死亡,当我们抛开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汤,学会正视死亡,就会发现,死亡常常在一瞬间毫无征兆的发生,它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一下带走生命不留痕迹。并且常常伴随着痛苦、不舍和恐惧,我们一辈子,上半生对死亡毫无感觉,下半生一直都在死亡的威胁中度日。

因此我们更要直面这件事,死亡的本质是不是回家,谁也没有亲自验证又回来告诉我们,我们要懂的,是未死之时的时光,如何度过,尚在人间,该如何与世界相处,和自己相处。我们有无认真、用心地活着每一分秒,没有辜负上天赐给我们的生命时光!

因为:人不应该恐惧死亡,他应恐惧的是从来未曾真正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