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之祸起观音院,450字

99作文网 2022-08-06 05:27 编辑:成辰 842阅读

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宝袈裟被黑风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并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命其做守山大神。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读后感300字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

成年以后,有看日本的动画,有看美国的漫画,但是国产的动画作品却很少关注,看过的好像只有《中国惊奇先生》,还有使徒子的《一条狗》?

其实之前也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大圣归来》的宣传,可是我确实没有产生想看的念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动画了,更别说是让我早已失去兴趣的中国动画。之后是在一直听的一个广播节目上听到主播谈到这个动画,但是也没有想看。

放假回家以后,其实是因为国产保护月没看的了,所以去看了,看完以后很激动,看哭了。

中国的超级英雄必然是齐天大圣。其实扪心自问我感觉这个齐天大圣这张脸还是挺丑的,但是那个范太足了,如果别人披着又长有细的披风,那肯定很累赘,但是披在大圣身上迎风飘扬的感觉当时就震撼到我了,帅哭了。

两个泪点,一个是大圣被打到水里,在水里回忆自己当年大闹天宫的场景,当时我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曾经的英雄现在却这么窝囊,就像中国动画当年也曾鼎盛一时,可是现在的作品却让人失望。另一点就是江流儿垂下的手和大圣仰天的怒吼,伤心了。

有人说这部动画剧情太简单,但我觉得动画片面向的观众还应该是对小孩子们,不能因为会有大量成年人去怀念就失去这个根本,为了让孩子看懂剧情简单是应该的。而且剧情的简单丝毫没有减少这部动画在感情上给我的冲击,现在有很多电影,追求剧情的复杂,多主线多主人公发展,觉得这样就会显得很厉害,其实反倒让人看的头晕,感情表达不足。

希望《大圣归来》能给我们带回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齐天大圣能成为系列作品。

看了《西游记》,你悟到了什么?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故事从开始到结尾,用神话,完整的描述唐僧取经的全过程及所有经历。表达了取经的艰难典折,有效的体现了唐僧取经人的决心,取经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在取经途中,尽管每个故事都是作者虚构,但构思内容独到,每个场面设计都非常完美独特。感人,动人,吸引人。情节曲折,人物非凡。

《西游记》唐僧是一位万人尊重的十世修行高僧;孙悟空是很有历史背景的齐天大齐,因和观世音菩萨斗法被压在山下。后经观音菩萨的点化,随唐僧西天取经。是一位武功高强,能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分秘间行与天地之间,万里之外。上通天庭,下通地狱,就是被妖怪吃了,在妖怪的肚子照样能战斗,照样能战胜对方。但孙悟空也不是能力无边。他还有一个决窍,某一方面,对有背景的妖孽,在不能制服妖怪的前题下,他可以寻根纠底,上联天庭。在天庭的帮助下有理有据,是作恶多端的妖孽得到惩罚。又火眼金精,分辩人与妖,不冤好人,不放过妖怪;猪八戒玉皇大帝手下的一位守天河的天蓬大元帅;沙和尚也是玉帝身前的卷帘大将。

如在本书四十九回写到。“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中的故事。观音养的小金鱼,由于海水涨潮,浪起而逃至通天河中,最后成精。一条金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原来他手上有一柄九瓣铜锤,可是历害。那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器。以此,还抢走了白龟在通天河中的窝槽。又欺凌本地百姓,在此作恶。还设计掳走了唐僧,关压于石匣中。要吃了唐僧肉,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掳了唐僧,一齐钻入河底水中。水性好的八戒,沙僧武功不能敌,悟空称水性不好不能恋占。施计又不能取胜。经过他们商议,悟空去南海救助观音。悟空分秒间去了南海,与观音编织的鱼篮,从河底捞出金鱼,带回天庭。为当地百姓除害,又解救唐僧。

看了《西游记》,悟到了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观,会做出不到的结论,但最为正确地是,能够从思想上探求到作品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要告诉人们什么,方能悟出最正确地结论。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506—1583),虽一生仕途不顺,但他本质上是位传统文化浸润下的知识分子,而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深受“儒释道”影响的,只不过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其侧重点不同罢了。由于吴承恩人生并不得意,从内心深处而言,难免会对当时朝庭有所不满,更为重要的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已近五十岁,生活贫困潦倒,看不到希望,自会将思想寄托于佛教所倡导的“轮回”学说。

对朝庭不满,从其思想上会产生“反”的观念,尽管做为一介书生,吴承恩举不起反朝庭的大旗,但总会将这“反”的思想寄托于作品之中,《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及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章节,就是“反”的思想的张扬,“金猴奋起千均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就是其“反”的思想的真实写照;同时,由于吴承恩受佛教学说的影响,却又着重描述了降妖除魔做善事,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孙悟空等从斗士转化为佛的信徒,就是这种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反”与“归顺”,本是矛盾的,却在一部《西游记》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正是因为吴承恩内心思想中是矛盾地体现。其实,旧的知识分子,吴承恩是这样,千千万万的旧知识分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与《西游记》的作者有所相似,写了“逼上梁山”,写了“反”,却最终梁山好汉的命运是接受“招安”。

不过一部《西游记》,侧重点还是在“归顺”,所以写了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却难逃出如来佛的手心,最终只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并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修成所谓的“正果”。

写了“反”,写了“归顺”,《西游记》作者思想是矛盾的,而且这思想还寄于神话{大约是怕文字狱吧),是我对一部《西游记》的着法,也算做是悟出的一点心得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