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愿风裁尘》的一千字读后感

99作文网 2025-01-19 09:51 编辑:admin 280阅读

关于《愿风裁尘》的一千字读后感

读后感

7a686964616fe4b893e5b19e最后一页被合上时,那一瞬间的心情难以描述,只是,莫名的想哭。

他自04年起,就未曾再出版过散文集了,至今,已近十年。

在这十年里,仅能在每月的最小说和微博上窥得他的依稀痕迹。

如今,《愿风裁尘》静静的躺在我的面前,沉重婉转至不可言说。

这一次,他真的是活生生的把自己展开在众人面前。

整本书的时间顺序,是08、09、10、11 / 12 / 04、05、06、07、08 / 11、12、13。

这样的时间顺序,虽是迁就了内容的分类,却也因此可以轻易的感觉出不同时期他文字里的差异。

04年的时候,文字间是带着幽绿毒液般的犀利。描述出的他则是说话语速很快,思维灵敏迅速,但又毒舌的形象。文字上覆盖的是他一贯的清清亮亮的透明忧伤,和一种轻快放松。那时的文字,对他来说,应该是一种记录,一种倾诉,一种发泄。他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喜怒哀乐直白的表达出来。

而时间慢慢推移,透明的薄薄忧伤中开始掺杂进一缕一缕的灰色,这灰色愈积愈多,终化为黑色的浓浓沉重。

是啊,十年。就是再干净简单的人也不会依然如旧,况且他还是始终行走在刀锋上,受尽众议的。

他的工作越来越多,他的头衔也越来越广。他不再在文中说着自己与朋友的搞笑段子,他不再吐槽“开在金茂的牙科诊所”,他在最小说上出现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他变得官方的笑容,眼眸里日渐加重的大块大块的疲倦,愈发清瘦的脸庞,甚至有几次的访谈中可以看到他的眼袋和几条鱼尾纹。只是,他和当年一样的全情投入,不在意外界的种种议论。

又说远了。

只是我想,我懂的。

他是释然的。

而我,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直到很久很久,都会继续喜欢着他。

不忘初心 。

读后感

昨天晚上到的两本书,愿风裁尘和下一站法国南部。先看的下一站,然后在酝酿好情绪的下午和晚上翻开了愿风裁尘。

愿风裁尘我期待了很久,郭敬明的十年散文集,而你一定知道郭敬明对于我的意义。

我一直以为,我一定会以一种极其平静的心态看完这本散文集,所以当那么大一滴眼泪掉出来的时候,真的把我吓了一跳。看哭我的那篇文章是《最好的我们》,如果再追溯的久一点,而我的记忆没有出现差错的话,那篇散文最早应该是发表在2010年12月份最小说新年特刊上面的。那时候只要看见郭敬明出现在最小说上,就会莫名的激动,而那时候的我,一定不会想到,三年后的我再看见这篇文章时,会哭出来。

我和所有的人都说过,不管是极其严肃认真,还是平时的玩笑,我不止一次的强调过,郭敬明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男人,没有之一。但是郭敬明对于我的意义,我最近才真正的想明白。在看完这篇《最好的我们》之后,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我想,郭敬明,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我的整个青春吧。

之所以会哭出来,并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写的有多感人,而是自然而然的就想起来高中有你们陪过我的岁月.你们一定都还记得上课的时候偷偷摸摸的看小说,收书这种事一定不止发生过一次吧。我们一起交流那些小说的角色和最后那不清不楚的结局,一起摘抄那些我们喜欢的句子。我记得那时候的语文早自习,我每天背郭敬明写过的那些散文,以至于现在在看散文集的时候,好多文章我以前都背过,有一种很温暖的熟悉感。

喜欢郭敬明,从初三到大二,刚好是我人生的三分之一,毫不怀疑,这份喜欢会一直延续到未来。就算我现在没有再买最小说,就算我以后可能不会再把那些小说一本一本往家里搬,可是,这么多年对他的喜欢早已根深蒂固,渐渐的,他之于我,早已是信仰一般的存在。我就是他的脑残粉那又怎样,我就是喜欢他喜欢的东西,就是会去看他推荐的每一本书,就是想去听他听过的歌,就算他拍出来的电影口碑极差我也一样会买电影票去看,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他一面,我就是这样盲目而又热切的喜欢他,那又怎样。

我想,只要我还爱着郭敬明一天,我的青春就不会死。

而我,永远爱他。

请采纳

求初一1000字读后感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操。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作为值得纪念的读书笔记第一号我选择了安徒生。

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王的名字,我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怀念。

我的童年非常地寂寞,是埋在书堆中度过的。

父母只要把我扔在图书馆,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

我也很习惯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不停看书的每一个假期。

看起来很伟大的童年生活吧?

要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或许我现在已经成了天才文学家呢。

过去的日子随着砂漏一般的记忆力渐渐流失,

我对绝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没有印象,

但一直以来没有忘记的,

就是蜷在外婆家的沙发上读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的这本安徒生实在不能说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字很小,每一个段落很长,而且版画般的插图出奇地严肃、恐怖。

但难得可贵的是,里面的文章没有经过简化,很严谨地翻译了安徒生的原著。

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与其说是在读童话,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文献。

而我却被这种神秘晦涩的气氛迷住了。

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海的女儿》是恐怖故事的小孩,

插图中阴冷的海底和黑发的美丽公主似乎预言了悲剧的结局;

我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喜欢《践踏面包的姑娘》的小孩。

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踩面包的英格化为一只海鸥飞向太阳,雪白、闪亮。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我常常能看到一只飞向太阳的白色鸟儿,

它是那样的坚决而无悔,那美丽的幻觉,总是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这本安徒生陪伴了我12年,尽管内页已经发黄磨损,

但每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都有一幅精致的图画,

《野天鹅》中倒影在白云上的影子,

《雪女王》中极光照明的白雪王宫,

《老树最后的梦》从云中看到的乐园美景……都被整齐地列在我的心中,随时都能够取出来欣赏。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只会读书的小孩子,偶尔也会自己写写无聊的东西。

我一直想写出心中的那些美丽画面,

但它们就像仙女莫尔甘娜的海市蜃楼花园,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接近。

后来我才明白,那心中的图画,是我的梦和想象开始出发的地方,而不是我应该到达的地方。

安徒生,永远是我的阅读和写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