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钗扑蝶赏析?
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同是红楼梦中的佳话,书中这两段描写揭示了宝钗和黛玉两位贵族少女的性格情趣和内心世界。扑蝶是小儿女的常态,葬花则只能发生在林黛玉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做过扑蝶游戏,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缺乏人与动物和谐生存的理念。但红楼梦的作者却用这两个细节来做人生价值思考。
且不论蝴蝶倒底是益虫或害虫,在中国传统文学里,蝴蝶是美好与自由的象征。庄子做梦曾化为蝴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结尾,主人公双双变成蝴蝶。扑蝶游戏能给自己带来一时欢娱,对蝴蝶来说却是最恐怖的灾难,我的欢乐给别的生命带来苦难,是人们不会想到的。葬花则相反,体现了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虽然有点消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伤春伤己,推己及物,十分符合这个寄亲戚篱下孤苦无依的少女心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是红楼梦全书的主题。在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充分地反映了曹雪芹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尤其是林黛玉写的诗,更应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
作者把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写在同一回里,还有更深的比喻意义。宝钗扑的是“一双玉色蝴蝶”,暗喻二玉一对恋人,薛宝钗要扑灭宝玉和黛玉的恋情,取而代之。活活拆散这一对“一上一下迎风蹁跹”的蝴蝶,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怕读者看不懂,作者特意在扑蝶之后,有意安排了林红玉与贾芸私递手帕的情节,又特意安排宝钗偷听。这林红玉是林黛玉的雏形,红玉和贾芸的故事就是宝玉黛玉恋情的小样。暗示读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的爱情结局不妙了。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创作,两情相悦,终成眷属,是《诗经》以来传统作品所肯定和赞许的。可是在薛宝钗的眼中,红玉和小丫鬟的谈话却被视为“……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可见薛宝钗的婚姻观念,比道学先生还要保守。这在书中有多处表现。
给对方上纲上线,把别人打成叛逆者或坏人,自己无论采取什么不道德的手段,就可以心安理得无所顾忌了,这是“从古至今那些”人的阴暗心理和惯用手段,宝钗也不例外。
有人把宝钗看成红楼梦中的女夫子,其实不是。传统贤淑女性,正是像红玉说的“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不多管闲事的,因为孔子说过“非礼勿听”。而薛宝钗是言行不一致的人。比如她反对看《西厢记》,主张“不读书的好”,她自己却比别人看得更多更早。表面看来,宝钗是反对婚姻自主的,但实际上她想嫁给宝玉的愿望更为强烈。我只举出一点,书中有一篇回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丫头莺儿露了什么“意”?就是“金玉姻缘”,薛家全家都想做成这樁婚事,并有策划行动。(后文再叙)
风月宝鉴要反面看。上文所引宝钗那句“……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也要反着看,“心机都不错”五个字用在薛宝钗身上正合适。偷听了别人的隐私谈话并做了评价,还要装做没听见,这是何等的心机!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是书中画龙点睛之笔。有红学家说这是宝钗嫁祸于黛玉,但我看作者的主要用意还不在此,而是暗示读者:“扑蝶”的最终指向是林黛玉。既不是蝴蝶也不是红玉,蝴蝶只是个比喻,红玉只是个小样,宝钗要扑杀的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既然红玉私递手帕是“奸淫狗盗”,那么林黛玉和贾宝的私递手帕也属同样性质,理当扑杀。
二、宝钗扑蝶主旨?
宝钗扑蝶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赏析
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不过,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再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实的想象。
背景
古诗文中,对于仕女扑蝶的赞美性描写甚多。比如:
“紫袖握蝉声欲绝,红巾扑蝶势潜高。”(唐·李郢《赠别》)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宋·苏轼《蝶恋花·佳人》)
“摊钱临小窗,扑蝶穿斜径。”(宋·吕渭老《生查子》)
“轻纨笑自捻,扑蝶鸳鸯径。”(宋·陈允平《四园竹》)
“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
三、宝钗扑蝶概括?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四、红楼梦宝钗扑蝶读后感?
在宝钗进贾府之前,黛玉和宝玉两个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黛玉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小性儿”。可是,在宝钗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黛玉心中“悒郁不忿”,便常常刻薄宝钗。显然,黛玉对宝钗,是有着敌意和戒备的。
对于黛玉的刻薄,宝钗多采用隐忍的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进行还击。这说明宝钗并不是一个好战的人。但是,她却也不是个好欺负的。若当真恼了,宝黛二人加起来都不是她的对手,比如“借扇机带双敲”一节。可见,她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若论嘴上的功夫,黛玉也未必能占得了上风。
宝钗真的像她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度么?我看也未必。如果说“借扇机带双敲”属于宝钗的“正当防卫”,那么“扑蝶”则是一种攻击行为。这是宝钗式的敌意。只不过,黛玉的刺儿都露在外面,而宝钗的锋芒却是藏在里面。
在我看来,以宝钗的才智,若仅仅是为了脱身,则并非一定要拉上黛玉。宝钗处事,向来以妥贴周全见长。况且,由脂批来看,宝钗此举,亦属轻松搞定。从头至尾,一直是从容不迫,而无力拙之感。以她的机变智谋,再发挥一下她那出众的表演才能,这也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即便是真的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脱身,那么让别人来顶缸,说明宝钗的道德并不像她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完美”。宝钗走后,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宝钗此举,就像是为了避免自己损失10块钱,而让别人损失100块钱一样。
有人说,就算是让小红以为是黛玉听去了,那又能怎样?奴才还能把主子怎么了?岂不知,奴才怕主子,主子也怕奴才呢!就如凤姐这样厉害的人物,平儿还说:“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自古以来,坏在奴才手上的事,还少么?被人听了短儿,会怎样呢?司棋因被鸳鸯撞上,就忧心如焚,以致于卧病──她们俩还算自小有交情呢。小红私相传帕,若是被发现了,恐怕也不免遭到类似司棋的命运。虽然小红也未必是小人,但若是“人急造反,狗急跳墙”,那也就很难说了。宝钗所虑,并非无理。想张飞威武雄壮,还不是被两个不起眼的下属收拾了?另外,作为奴才,若有机会,在王夫人等人面前添个小话什么的,料想也不会很难吧。想想晴雯是怎么死的,不就是死于谗言么?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亲密不避嫌疑,要想造谣生事怕也不难。
五、宝钗扑蝶起因经过结果?
芒种前一天,诸花神要退位,姑娘们跟花神饯行。玩闹中突然发现林黛玉不在,宝钗去叫,又遇宝玉在,为避嫌又走回來,恰遇一对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于是宝钗就追了过去。
谁知,听到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上说私房话,好不尴尬,只得加重脚步,假装追林黛玉跑开了。
六、宝钗扑蝶中的词语?
词语如下:
宝钗扑蝶,曲径回廊,倚栏远眺,钟声悠扬。绿影依依,蝶舞纷飞,荷池旁边,是我心灵的驿站。涟漪荡漾,风吹瑟瑟,思绪被吹起,在空中飘荡。宝钗扑蝶,心情舒畅,如此悠然自得,享受人生的美妙瞬间。
七、宝钗扑蝶什么意思?
回答:
作为《红楼梦》里最美的名场面之一,宝钗扑蝶隐喻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芒种饯花神那天,薛宝钗去找林黛玉,到了潇湘馆门口发现贾宝玉拐了进去。知道二人行迹亲密为了避嫌便转身回去了。
(第二十七回)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扑蝶,显而易见是曹雪芹借鉴了“梁祝”的故事。两只“玉色”大蝴蝶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为蝶是一语双关。
一,预示宝黛二人像梁祝一般悲剧的姻缘。
二,预示宝黛二人最终双宿双飞的结局。
薛宝钗拿着扇子在后追扑是“宝黛钗终身误”的写照。也是她介入宝黛姻缘的悲剧。
宝黛姻缘无果而终很大因素也是金玉良姻的作梗。薛宝钗有一定的责任。
薛宝钗就像梁祝中的马文才,最终遥望着宝黛的背影而去。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和贾探春如潇湘妃子娥皇女英姐妹同嫁一夫远走海外。贾宝玉在抄家后离开薛宝钗,将死之时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随后下西洋寻到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就是宝钗扑蝶的结局伏笔,也是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的誓言对照。
但不管如何,“宝钗扑蝶”都是美的。薛宝钗平时端庄稳重,远比其他女儿成熟,却也失去少女的可爱。如今“扑蝶”才是她偶然显露的真性情。
薛宝钗一直被压抑天性,偶然泄露更是难能可贵。
八、宝钗扑蝶主要内容?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九、宝钗扑蝶简述60字?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十、宝钗扑蝶概括20字?
宝钗扑蝶的情节为:宝钗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看到宝玉先进去了,怕引起猜疑就避开来。这时看到两只玉面蝴蝶非常可爱,就追上去企图捉住玩耍。
宝钗随着蝴蝶赶到滴翠亭,听到有人说男女私下交换手帕的事 害怕被发现,就故意说在追赶刚在附近的黛玉,躲开了自己的责任。宝钗扑蝶的情节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
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扩展资料 薛宝钗出身于书香继世的大族名宦之家,但父亲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
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夫人、哥哥薛蟠在贾母和王夫人的盛情款留下客居在荣国府。
后来贾家为了家族利益与薛家结亲,在贾薛两家的安排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二、情节赏析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不过,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作者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
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实的想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