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做为诗歌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和精神品质?

作文网 2023-04-06 01:14 编辑:admin 295阅读

这个是需要分类别的,不同的草木,就有不同的含义和精神,比较重要的有

1、柳

表示惜别、留恋和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2、梅花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菊花

高洁、坚贞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

4、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草

(1)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7、红豆

爱情、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8、竹

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9、兰:高洁

10、牡丹:富贵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