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阔大境界和深厚情感

作文网 2023-04-05 21:14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讲,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将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尤其如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是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息的阶段,这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什么体现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啊这......你说的那个句子含义不完整啊

“此屋”指的是什么,这句里没有解释,解释要到“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句去找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句,直截了当地表现了杜甫的胸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还得绕一下,不够直接

三、为什么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表现了作者的济世情怀?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

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

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

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

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

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

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唐肃宗

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

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

陵(今湖南岳阳)。乾元三年(760)春天,杜甫

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

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

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

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

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

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

怀,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要求改革社会的崇

高理想,把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保证国家、

百姓的命运,沉思中振作。

抒发作者体察人间冷暖,表达出作者以民为

本济世的情怀。

四、如何评价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元二年,诗人求亲告友,终于在成都盖了一所茅屋,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接踵而至,衣衫单薄的诗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屋上的茅草被吹过江去。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试想一下,如果诗人不是十分贫穷,又怎会因大风卷走茅草而心急如焚;如果儿童不是十分贫困,又怎会冒着狂风去捡并不值钱的茅草。“自叹息”的“自”字,下笔沉痛,遭受不幸的遭遇无法与旁人诉说,只能自己叹息,这是何等的悲凉!

不过作品写到现在,都是结尾的伏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也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铿锵有力,大气磅薄,让我感受到诗人从痛苦的生活环境中迸发出来的激情与力量。

自身尚处在艰难困苦之中,却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可见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诗人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质,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不仅写诗人自己的苦难,更重要的是表达天下寒士的苦难、社会的苦难。

《孟子》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我相信,如果我们都能多为他人着想,这个时代有望成为我们向往的时代。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当时作者的困窘环境下 是如何扩散知名度的呢?又是如何广为人知的?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在成都作的,其时他的旧日诗友严武任四川节度使,严武给他盖了《杜甫草堂》不但解决了居住问题,还利用权力将杜甫草堂周围200亩的土地送给了他。但他不善经营,只种竹子不种粮食蔬菜,因为他寄篱在严武名下,造成了严武死后,他也就离开成都过着几近,流浪贫困潦倒的生活。此诗中的茅屋应该是严武送他的《杜甫草堂》之茅屋。上述是我在50年前看到的资料,只是依稀记得。汾淮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