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回味为话题500字
人生如一碗五味汤,尝不尽的喜怒哀乐,品不完的酸甜苦辣,都尽在这汤中。
闲暇时,偷偷地品一上点,是苦的。回味中有甜。
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听妈妈说,我还是婴儿时,头朝下栽到过地上,可能因为这一次的摔伤,把头摔坏了,就落下了头疼的毛病。一开始,天气稍微一冷或者一热,我就会头痛。一般都是中午时候,越到晚上头痛就越厉害,常常导致晚饭吃不下,还伴有恶心。妈妈非常担心我,经常带着我到各医院去看这毛病,在我们本市区内的医院几乎都去了,没治好,头还是会经常痛。后来,二舅常去北京办事,就带着我和妈妈,开着二舅自己的车去北京给我看病。我有些模糊的记忆告诉我,当天早上出发,走了天快黑天了才到达北京。记的最清楚的就是来北京的途中我晕车了,吐了好几次。
到北京后,我们先去了天坛医院,例行的那些程序,拍片做脑电图核磁共振什么的各项检查,但最后医生还是没有说出个什么让我们心安的理由。后来去了阳光医院,找到一个专家,给我把了脉,又问了详细的情况,开了好贵的中药,终于有了定论。之后二舅说我第一次来北京,带我好好玩一玩,先去了海洋馆,真是壮观,象是在水中游走一样,感觉不错。本来还想去电视塔的,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没办法去了。因二舅单位很忙所以匆忙回来了。
这一口品的苦,是我头痛不吃饭时妈妈说我的苦,我知道妈妈也是为我着急;而甜则是妈妈带我去寻医过程流露出对我的关心和母爱!一口无味汤,回味无穷,一个好妈妈,受益终生。
二、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作文,内容是回味初一初二的时光.
回味近几年“我们”“你”“他”等代词在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大量出现,引导考生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合作相处,叙真事,吐真言,抒真情。代词“我们”入题,2008年就有《我们这帮人》(浙江衢州)、《那一刻,我们_____》(河北)、《_____使我们____》(湖南郴州)、《你,来到我们中间》(贵州黔东南)等。《我们一起走过》中的“我们”不同于“我”,如果全文只见“我”而未见“我们”,那就明显偏题了;进入“我们”的当然可以是亲人、同学、老师、友人,还可以是物品、风景、书籍、兴趣……只要是陪伴“我”走过的、具有回忆价值的事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范围。不少考生把亲人(父母、爷爷奶奶)选进“我们”,写“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如何得到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事例都是“人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货,这样的文章当然很难获得高分。构思时不妨想一想:有没有一个物品伴随我同行——顺利时,我向它微笑细语;懊丧时,我向它真情倾诉;它忧我所忧,乐我所乐,启我所思,促我前行……这个人格化的“它”承载着生命的感悟,生活的哲理,扮演着朋友和老师的角色,“它”和“我”组成的“我们”发生的故事,自然具有人无我有的独特性。“走过”是个过程,怎样让这个过程散发异彩,这决定于文章的立意能否创新。有位考生写秋收(见本文所收第一篇),不是把自己定位在“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上,而是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嬉戏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秋收图呀!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呀!文章说“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似乎笑看我们,深深醉去……”风情美,情趣美,人物美, 这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一起走过”呀!如此美文,当然也会使读者“深深醉去”的。这样的诗意正是创新立意之花散发出来的醇香。
三、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左右
如果是找人代写代答,网络上有许多笔手或写手是需要付费的,复制的和原创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看来你是想空手套白狼吗?
如果是请别人帮助的话,应该有句礼貌的语言,这么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大要作文合适吗?
再说了大家都素不相识的,你凭什么这样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并连一句谢语都没有呢?
四、急需一篇 题目为《回味》的作文,话题的也凑合
永 恒 的 微 笑
似风,捎来恬淡宁静,拂醒了人们迷乱的心灵;似雾,笼着神秘的羞怯,遮掩了你我飘渺的遐思;似那炫目骄阳,尽管那并不强烈却蓄着十分的热力;似那含蓄的钩月,虽然看似脆弱却透着隐隐的柔韧。
那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世上最明白易懂而又最深远难测,最易让人呼吸凝滞而又最易引发人们翩翩遐思的微笑。是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永无标准的答案。
一个稚气的孩子看着她,晶亮的黑眸写满迷惑:“这位阿姨只是奇怪地扯动着嘴角。”他的母亲,一位端庄的少妇,秀丽的脸庞隐着一丝激动:“她一定想起了她亲爱的丈夫。”
旁边的一位年轻小姐,玉兰般光洁的面颊上浮起两朵红云:“她是如此娴雅,淑女就应该像她一样。”
架着黑边眼镜的学者,煞有介事地为旁人作介绍:“她只是听到了自己心仪的乐曲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位飘泊已久的浪子走近,抬起他疲倦的眼睛,被岁月刻满沧桑的脸上渐渐展开了笑靥:“她的笑就像我母亲的那样,带着家乡的柔情。”
修女露出了藏匿在紧密黑袍后的***,虔诚地握紧手中的十字架:“她的笑像玛丽亚般圣洁,阿门!”
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小职员仔细地看过后,早已呆滞的眼神散发了些许神采:“她使我心灵如被洗涤滤过般宁静。”
衣着前卫的小伙,听完狂躁的摇滚,观赏过奇异的抽象画,最后看到了这份古典,由衷地说了一句:“虽然我不解她的含义,但我读懂了她的美丽。”
……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见过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画中,在梦中,在我的心中。我曾经不解,曾经武断地认为她的魅力在于诠释达·芬奇对面部肌肉活动的潜心钻研及艺术大师的敏锐与才华。
现在,我懂了,她的魅力在于永恒。
欣 赏 执 着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岁月,那么,我想问一问: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中是不是需要一种执着的精神呢?
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还总是滚下去,西西弗斯不得不下山再往上推。诸神觉得没有比这种机械重复无休止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而西西弗斯则乐此不倦,用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壮写自己不懈的追寻与充实的人生。这个神话故事成了执着值得精神的象征。
执着,就是这样一种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节操。
执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着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着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着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现代社会为现代人解脱了传统社会的种种陈规陋习的束缚和禁锢,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生活机会——一个人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有了更多满足需要的手段。在纷繁的世界面前,许多人就多了无所执着的空虚与无所依托的孤独。也正因为如此,有所执着才成了下现代人渴求的品质。
执着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毕竟,人活着不能没有东西吸引你往前走,也不能没有为追赶上这个东西而付出奔跑。或许,我们奔跑了仍然没有追上,但为了有所追求而执着,岁是艰辛的,却必然也是一种幸福。
不论你身居达官显位,还是身处平常街巷,无论你奔波于闹市通衢,还是栖身于田园山水,只有有所执着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毁誉于不顾,才能拥有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
执着是一场漫长的分期分批的投资,而成功是对这场投资的一次性回报。执着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追求一份成功与收获,该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只有坚守执着才可能有所收获。
古有精卫鸟,相传为炎帝女,因为在东海游泳,不幸溺亡,经常衔西山之木去填东海,这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也是执着于人生目标的一个精神典型。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我们永远应该坚守执着,也许收获有迟有早,有大有小,但我们坚守执着的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收获。
欣赏执着,品味人生。如果说软弱是生命的悲哀和无奈,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丧失,那么执着则是理想的升华和永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