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患于未然的名句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明·朱用纯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出自先秦的《国风·豳风·七月》
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译文: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
5、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春秋佚名《周易·系辞下》
译文:君子看出不明显的征兆就果断行动,不会整天等待、迟疑。
二、曲突徙薪的启示
曲突徙薪的故事启示
曲突徙薪的故事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我们应善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防患未然、未雨绸缪,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忠言逆耳,并不是所有人都听得进忠言,所以“忠言”应对明事理的人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曲突徙薪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 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曲突徙薪的故事延伸
【注音】qū tū xǐ xīn
【出处】《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解释】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用法】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反义词】临渴掘井
【年代】古代
【例句】各单位要认真落实防火措施,~,消除隐患。
三、"未雨绸缪"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
【读音】:wèi yǔ chóu móu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译文】:趁着天上没下雨,剥些桑树根上皮,捆扎窗子和门户。
【近义词】:居安思危、积谷防饥、防患于未然
扩展资料:
1、居安思危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自】:左丘明·鲁国《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想想就有准备,有备无患。
2、积谷防饥
【解释】: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自】: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译文】:又说是抚养孩子代替老,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3、防患于未然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文】:君子考虑问题而预先防范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