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为大意而犯错的典故

99作文网 2023-09-13 16:36 编辑:admin 201阅读

一、历史上因为大意而犯错的典故

关羽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况为: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望采纳

二、又粗心又专心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引用

1、安培

2、牛顿

3、阿基米德

4、爱因斯坦

5、爱迪生

引用:

1、安培

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衣襟上划呀划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 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2、牛顿

牛顿有一次请朋友吃鸡。那位朋友已经到牛顿家里了,可牛顿还在实验室工作。那位朋友等了半天牛顿还没出来,他等的不耐烦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恶作剧:就是吃掉鸡肉,然后把鸡骨头放回盘子里。做完恶作剧后,那位朋友走了。牛顿出来一看鸡骨头,以为自己吃了,于是回实验室继续工作。

3、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公元前245年,赫农王命令阿基米德 鉴定一个皇冠。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 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 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这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 到他的胳膊浮到了水面上。这时他脑中闪现出一丝模糊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 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到水面上。他站了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 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则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 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才使得他感到自己轻了。他把差不多一样大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人浴盆,浸入水中。 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能感觉到石块变轻了。而且,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 它完全浸到水中。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与物体重量有关。 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于是,他灵机一动, “如果拿一块和皇冠等重的黄金,先后放进水缸中,比较溢出水的重量,不就可以推 断出皇冠是否掺杂质了吗? ”于是他兴奋极了,不停地高呼:“我知道了! ”并且没穿衣服就冲进实验室里, 进行实验工作,结果发现皇冠果然不是纯金的。力学中重要的“浮力原理”就这样被 阿基米德发现了。

4、爱因斯坦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出纸条,记了起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点打在他的脸上。

5、爱迪生

爱迪生醉心于实验时曾错将自己的怀表当作鸡蛋来煮。

三、交傲必败的故事

“大意失荆州”,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关羽不太瞧得起孙权和东吴势力,有一次也轻视了带兵的东吴将领吕蒙,没有用足够的兵马进行防御(当时他也在和曹操势力作战,领兵的是于禁庞德,水淹七军的典故),没想到被吕蒙偷袭荆州得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关羽败走麦城,由于粮草断绝在突围途中被抓,死于东吴。

失败内因:

1.对外:孙权为联刘抗曹,欲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可关羽不仅侮骂其来使,更说出“吾虎女岂配犬子!”的话,这个时候,关羽和东吴盟友的关系已是箭在弦上;

2.对内:在下属面前,关羽也自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骄气,“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外不足连接,内尚难和谐,这样,关羽的失败已经注定。

四、为什么将粗心大意叫作“马虎”或“马马虎

“马虎”一词具有“悠久历史”,是源于宋朝这样一个典故:有位画家画了一幅虎头马身的“马虎图”,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小儿子问他,他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在打猎时,遇见马,却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只好给马主赔偿;而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却误认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画家为此后悔莫及。

对上引“典故”的真实性我们姑且不论,若您对“马虎”一词感兴趣,不妨翻翻《辞源》、《辞海》,将会发现这两部工具书都找不到“马虎”的词条。《汉语大词典》虽收有该词,但所举例句均出自现代人的作品。可见,“马虎”是一个现代才出现的新词语,并非源于上引宋代的传说《马虎图》。“马虎”并不是由“马”和“虎”两个语素联合而成,因此,与“马”、“虎”的意思一点都不沾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