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有哪些历史故事?

99作文网 2023-09-10 21:11 编辑:admin 232阅读

一、促进民族团结有哪些历史故事?

1、张骞出使西域。

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文成公主和亲。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3、王昭君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自请为婿。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二、有没有团结的故事?

团结的典型事例如下:

1、三国时期,曹操领导下的张辽和乐津共同保卫合肥。有一次孙权派十几万乒乓球进攻,他们是五位功勋相同的优秀将领中的两位。他们以前一直是矛盾的,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们仍然可以互相补充,共同进退,最终战胜敌人。

2、世界著名的协和式飞机的生产是通过合作和分工完成的。从机翼到起落架,每一个部件都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制造。最后,在组装了不同的部件后,协和式飞机被算作一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爱迪生是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这么多项发明,对于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但爱迪生却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有3个得力助手,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超过了爱迪生。

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钻研,常常提一些古怪离奇的问题,给爱迪生以极大启发。第三个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爱迪生的手稿无论多么潦草,他都能照着制成正式的机械图。

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可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需绿叶扶,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道理。

4、维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纪德国杰出化学家。他们两人的性格迥异,李比希激烈,爽朗,风风火,像一团烈火。

维勒平和、沉稳、文文静静,像一盆冷水,但两个人感情很好,亲密无间。他们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者。

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最好运气,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来我和这位朋友真诚合作,毫无隔阂,手携手地向前,这一位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由于两人的团结合作,因此,才创造出科学研究上的辉煌。

5、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

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

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团结一心,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显著。

三、关于团结协作的历史故事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选自《魏书》

【导读】

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

本文写吐谷浑国王阿豹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们要团结一心,比喻生动,说理深刻。

【译文】

(吐谷浑)阿豺有儿子二十个: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我要用。

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

阿豺又吩咐说:你拿九枝来,再折断它们,慕利延却不 能折断。

阿豺对他儿子们说:你们 知道了吗?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断,很多的箭在一起,则不能可能折断,所以说,只要你们齐心协力,国家就可以稳固了,说完就死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枝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

阿豹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选自《魏书》

【注释】

1.阿豺:吐谷浑国的国王。

2.奉:捧,拿。

3.折:叠放。

下文中的“折”是“折断”的意思。

4.汝曹:即汝辈,你们。

5.知否:知不知 6.戮力:合力 7.一心:同心 8.社稷:古代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以“社稷”代指国家。

满意吗?

四、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100字。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