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诚信是一种美德,而商鞅想的恐怕不是。不过那是个好办法,现在商业中也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达成目标。
二、《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三、如果你也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看到告示后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商鞅南门立木]
我会上前去搬那块木头,考验左庶长大人是否是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即使是对左庶长大人的半信半疑、不理解。
四、商鞅立木建信的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