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潼关和剑阁关谁更难攻取??

99作文网 2025-07-26 16:07 编辑:admin 129阅读

一、在古代潼关和剑阁关谁更难攻取??

应该是潼关,因为那里经常作为都会的咽喉,一般都布置着重兵把守,而剑阁只是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个主要关口,况且蜀国主要以汉中为主要抗敌的城市,剑阁只是在蜀国将灭时,姜维用兵守在那里比较有用,只可惜蜀还是被敌军绕过剑阁,灭了

二、剑门关有几个关口?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1982年被 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 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 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 “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 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 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 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 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 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 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 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 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 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 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 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 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 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 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 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三、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根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维和蒋琬合作率偏师出陇右,结果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派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勉强保住关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收服了凉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由于邓艾事先得到情报,廖化无功而返.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维率兵围南安,因粮草接济不上,主动退兵。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维出陇西狄道,魏将李简率众投降。维乘胜攻取河关,临洮两县,杀死魏将徐质。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维再出狄道,大败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后来魏军大举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维与邓艾战于段谷,由于蜀将胡济失期不至,蜀军大败,死伤惨重。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维利用诸葛诞在淮南反叛,率数万人出骆谷,与邓艾相持不下。诸葛诞兵败,姜维引兵退还。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维领兵进秦川,又遭邓艾相距,力战不胜,遂撤兵。

四、说一说姜维是用什么计谋将司马昭困在笼山的?

蜀汉大将军的姜维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来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自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2113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经过几次交战,最后姜维还是败回汉中。司马昭也回了魏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姜维与魏将在此争战的故5261事,附近村民在耕作时,间或捡到汉时的五铢钱和戈、剑、刀等古代兵器。山因人增色,人因山传名。因此,多年来,这里就成了人们凭4102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及旅游览胜的所在。从八营、马跛、斗敌等坐落在铁笼山周围村庄的名字中,我们还能依稀听到三国古战场嘶叫的马鸣和激越的战鼓1653声。

五、姜维的才能

姜维虽然官至大将军,实际上后期能真正统帅蜀军的也只有他了。孔明看重他不是没有道理的。“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好学不倦,清素节约”,表明他是一个韬略过人,文武全才的俊杰。 在姜维的十次出兵行动中,不克而还者五次,胜负各占一半,这对于蜀汉小国而言,已是骄人的战绩了,更展示了姜维忠于汉室的用心。姜维立志于功名而建树不够卓著,实在有诸多无法超越的制约。首先,从根本上审视,蜀汉狭小,财力不支,难以承受连年浩大的军费开支,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是难以制胜的。其次,其时主政的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姜维有多大的作为,可想而知。即使后来姜维主政之时,也受制于宦皓小儿反侧之患,危及专精。史载:“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维传》)连自身的安危尚且难保,试想姜维能有多大的功业建树呢? 虽然他九伐中原之举被陈寿称为“玩众黩旅”连年战事消耗了蜀国原本就不济的国力,然而其追随孔明“光复汉室”的夙志至死不渝,忠心可昭日月。 他是一个帅才,可惜生不逢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