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历史典故或者节日风俗的历史渊源 并写成文字是把搜集的资料摘抄下来吗?

99作文网 2025-07-20 02:38 编辑:admin 270阅读

  川西明珠——绵竹,为德阳市辖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辖19镇2乡,总人口52万。绵竹距成都83公里、绵阳74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491公里,建成有绵竹至德阳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德阳-天池)和三条地方铁路专线与宝成铁路连接。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历史悠久。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物华天宝。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森林占幅员面积的49.8%,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9.5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绵竹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磷矿为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国家名泉“玉妃泉含锶矿泉水”是发展酿酒和饮料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崇山密林中栖息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毛冠鹿和珙桐、红豆木、桫椤等150多种珍稀动植物以及冬虫夏草、贝母、天麻、黄伯、杜仲等众多名贵药材。九顶山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已被省政府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绵竹山水奇雄、物产丰盈。西北巍巍龙门山,有丰富的矿产,现已探明的达40余种,尤以磷、煤、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巨大,其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东南广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瓜果和蔬菜的主要产区,唐时就被列为“七十二”洞天福地。不少名优特产品久负盛名,早在民国初期就已形成酒、纸、烟、煤四大名特产,行销省内外,松花皮蛋、小磨香油、玉泉板鸭、茶叶、梳篦等亦很有名。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煤、磷矿石、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大量采掘,以粮为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出许多名优新产品,重要的产品有荣获“中国名酒”剑南春系列产品、“蟒”牌磷化工系列产品、磷肥、碳铵系列产品、铝合金系列产品、服装、羽绒系列产品、糖果糕点系列产品、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黄磷、橡胶、塑料、文化用纸、食用酒精等各类产品形成品牌,投入市场,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名酒剑南春拳头产品还大量出口,誉满全球。

人杰地灵。旧志载:“汉有五忠,宋有三贤”,晚清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近现代有令人崇敬的早期共产党员王干青、骆是愚、赵利群和造诣精深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张咸计夫人墓、圭峰禅师墓、南轩祠、杨锐墓祠、王干青烈士墓;有五百金罗汉坐殿的“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

名酒之乡。“唐时宫庭酒,盛世剑南春”。从2000多年酿酒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国名酒剑南春,誉满神州,香溢四海,曾60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质量金奖。1999年“剑南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年画之乡。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享誉国内外,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版年画)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源于明盛于清,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生产规模达鼎盛时期,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内容以避邪迎祥、风土人情、戏曲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绵竹年画作品先后应邀在欧、亚、南北美洲50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外艺术界青睐。

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磷酸盐制造企业。

绵竹充分利用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4万亩成片梨园等资源,着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精品。至今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七届“绵竹年画节”、九届“四川绵竹梨花节”和“绵竹赏果节”、首届“柚花节”。银杏沟、楠木沟、玄郎沟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天益老号古酒街”、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景区正在建设开发中。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形状如一支金笔尖,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西北部属龙门山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县接壤,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 市人民政府驻地──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平原地区,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德阳市31 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县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466公里,建成了绵竹至成都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地方铁路专线, 

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

地形地貌主要特征

市境地貌形态区域分异十分明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绵竹西北部为山地, 

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河流纵横,切割强烈。西北部山地区,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支流众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河床狭窄,河谷陡峻;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地貌类型多样。全市大致分为山地、 

平原两大部分。山地区有高、中、低山三种类型,以中山为主,幅员面积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08%,平原区幅员面积 

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7.92%, 属盆西平原亚区的组成部分。

河 流 

河流均属沱江水系,发源于西北部山区,流向东南平原,多属季节性河流。山区河谷陡峭,落差较大。平原比降随地势逐渐减缓。水量变化大,冬春少雨季节,水量较为稳定,夏秋多雨季节,山洪暴发,易造成灾害。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射水河、马尾河、白水河、龙蟒河等。

石亭江

石亭江古称雒水,源出什邡,经绵竹,从高景关入市境,流经市境,流经金轮、小汉、金鱼、和兴、三水等镇与绵远河会合后流入沱江。境内河段长22.32公里,集雨面积76.65平方公里。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3900—41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6.58亿立方米。

绵远河

绵远河古称绵水。境内河段长11.9公里,流经连山镇、双泉乡、松林镇、三水镇,与石亭江汇合后出境至赵镇入沱江。属于降水补给河流。河面均宽268米。集雨面积8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总量5.12亿立方米。

气 候

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5.7℃,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全年为5000~5300至6500℃;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4.0℃至10.0℃;年极端最低气温-10.0℃至-1.0℃~2.0℃;干燥度<1.00(这是利用彭曼公式计算而得)。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011.3小时,最多为1178.0小时,最少为802.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动、植资源

市内天然树种丰富,主要以云杉、冷杉、 

栎类、桦木为主;人工林树种以杉木、柳杉为主;四旁树以水杉、香樟、千丈为主。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大鲵等。珍稀植物:珙桐、水杉、银杏、连香树等。

绵竹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龙门山小区。因地势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大体可分:平原“四旁”树竹分布带,海拔500—700米,地平土肥,沟渠纵横,气候温和,以人工植被为主。

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树林呈散点、带状分布;中、低山针阔叶林带,海拔700—1800米,气候温凉,多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多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矾科、山茶科、山毛榉科、木兰科等常绿树种组成;中山硬阔叶、暗针叶林带,海拔1800—3000米。气候温凉湿润、多雾、温差大,日照短,植被主要有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暗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海拔在3000—3600米间,生境寒凉。光照较多。本带植被多为针叶混交林,建群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柏。群落外貌翠绿,林冠整齐,层次简单;高山灌从草甸带,海拔3000—4405米,气候寒冷、干旱、风大,日照强烈,土壤极薄,裸岩不少。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为建群种。另有适应其气候和环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鹃、杨柳等植物,均已矮化为灌木丛。 

矿产资源

绵竹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煤及天然气等。石灰石是绵竹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绵竹西北山区,矿石品位高,可采储量在2亿吨以上。磷矿, 

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17376万吨,矿石品位均在25%以上,是磷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994.12万吨,地质储量为468.76万吨。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清平、天池等山区乡镇。储量1439.54 

万吨以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3179万吨,其中天池煤矿1401万吨。天然气,深层气储量约500亿立方米,浅层气10亿立方米。

水资源

绵竹地处沱江上游,年均降水量1086.4mm,石亭江、绵远河出山流经平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13亿立方米,符合供水要求,全市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站31座,装机4.4万千瓦。农业灌溉条件较好。都江堰人民渠、红岩渠穿越全境,绵远河官宋硼埝枢纽拦河取水,全市有小(一)、(二)型水库21座,干、支、斗渠1263条,长1373.4km,蓄、引、提形成网络;全市建成各类堤防82.44km,其中标准堤防60.44km,兴利减灾,可开发河滩地1.68万亩。

生态环境

绵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市委、市府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制定了《绵竹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纲要》,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加快工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开展了全面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并对矿山企业进行了调查,全方位掌握了全市工业污染排放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加强了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和对新污染源的控制,实施了严格控制新污染,新扩、改项目坚持“三同时”制度,效益差、污染重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污染严重的老企业限期治理,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新措施。1998年提出“建好生态示范区”的口号,是四川省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应用城市生态学原理,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态布局设计。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绵竹森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5%,有林业用地面积5.8万多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6.4%,其中山区林业用地5.34万公顷。退耕还林3.48572万亩,绿化荒山1.4万亩,栽种经果林2万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从1989年参加川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全市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治理河滩地4万亩。市委、市政府为加大整治力度,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绵竹市推行清洁生产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并按计划关闭和搬迁了部分污染企业,并坚持对新建、扩建和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马尾河、射水河出境段面水质已经达三类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良好。保证了从源头杜绝新增污染源。全市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概述 绵竹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誉。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德阳市31 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县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 

铁路 绵竹有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地方铁路专线, 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即将开工的成兰铁路纵贯全境,绵竹将成为成兰线上重要的客运中转站。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九顶山国家地质公园 九顶山位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海拔高达4989米,属龙门山脉群峰中最高点,地处茂县境内的石鼓乡、南新镇之间,与绵竹清平接壤,距成都市120 公里,是一处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和以国际地史、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兴旅游胜地。其独特的风光是将草地、雪山、原始森林与佛光、幻影、云海等自然景观、地史景观、天像景观融为一体。景区内有动物化石之称的国宝大熊猫和植物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等300多种动物和3000多种植物,可谓地史奇观的自然博物馆,不仅具有极强的旅游观光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科学与审美价值。 

沿山观光带 绵竹沿山观光带是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它北起绵远河,南至石亭江,跨越广济、土门、遵道、九龙、汉旺、拱星6镇14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沿山生态旅游定位是:以山地乡村度假、花海温泉体验为主题,以沿山乡村生态旅游带为辅助,以绵竹民间文化为亮点,以震后遗址纪念体验、宗教文化为补充,形成的兼具山地平川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带和特色乡村旅游圣地。 

其具体项目包括:以沿山公路为主轴线,形成万亩玫瑰观光度假区、卧云坡旅游区、半月湖(原困牛山水库)山地探险旅游区、棚花村乡村文化旅游区、莲花湖乡村旅游区、清泉乡村旅游区、新开生态观光旅游区、汉旺地震遗址旅游区、白溪山生态旅游观光区及涵养区一线十一区。 

诸葛双忠祠 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经江苏江阴市修葺,现已焕然一新。绵竹双忠祠的塑像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诸葛亮。绵竹双忠祠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仰,多有题咏。 

绵竹年画村 绵竹年画村,位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是一处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距离成都、绵阳只有八十公里左右。是国家AAAA级景区。 

绵竹年画村加工、制作经营历史传统的“经典作品”,精美创新的“馈赠精品”,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年画服饰”,古色与现代结合的“装饰品”、“纪念品”等,同时为弘扬绵竹地方民间文化提供传统与现代的美化服务。在绵竹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民间艺人,开发名扬四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地方物色,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在开发这一资源的大好形势下,正式创建了“绵竹年画村 

”。 

编辑本段名人 

找百度百科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