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志的内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跪求

99作文网 2025-07-13 10:07 编辑:admin 62阅读

一、登楼赋志的内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跪求

作品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7a686964616fe78988e69d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1]

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最有影响力的登高之作

《登楼赋》

三、王粲的《登楼赋》有哪些写景特点

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第一段作者本欲饱餐秀色借以消愁,然而景色虽美却不是我的故乡,忧愁不仅没有销解,倒勾起了怀乡思归之情,美景与乡愁形成了对比与反衬;

第二段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眺,山川尽收,见景生情,不禁涕泗横流,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

第三段先是慨叹岁月流逝,希冀国家统一,自己能够施展才智,辅弼君王,建功立业,继尔以瓠瓜徒悬、井渫莫食喻己空怀才智,报国无门。然后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惨的日暮景象,黯然伤神的愁绪与空旷孤寂、凄凉悲愤的心境,一并融入了景象的描写之中。作者或以景衬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而景物的描写中时而又使用比兴寄托手法,使意蕴更加深厚,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赋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四、结合王粲《登楼赋》谈谈古代文人的得意与失意

全文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不愧名家手笔。

这是一篇愁肠百结的抒情赋文,诗人借登楼览胜,一口气倾泻了郁结了十二年的离乱流亡苦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清平治世殷切的期盼。全文以一个“忧”字贯穿,情感贴切,深沉抑郁,是离乱人共有的悲情代表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赋有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一段交代了登楼的原因,描写了登楼所见的景色,以及登楼观景引起的思乡之情。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