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问鼎”这一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99作文网 2025-04-23 22:22 编辑:admin 175阅读

一、“楚王问鼎”这一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反映的实质性问题就是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王国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已经形成周天子武力主持大局,诸侯争霸的局面即将形成。

二、《史记》中的楚庄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楚庄王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王贵民在《应该充分评价楚庄王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春秋五霸,世人盛称齐桓、晋文。固然,宋襄争霸,为时短促;秦穆霸业,只及“西戎”,都不足与桓、文相比。但是,楚庄王的霸业却大不一样。他20来年的争霸活动,有声有色,文治武功,荦然卓著。于楚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春秋史,其武功可与桓、文并列,而谋略文采或有过之。所有事迹,春秋史乘备载,这是历史发展使然,人意之造作,非凭空的过誉。

三、楚庄王欲伐越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缉肠光段叱灯癸犬含华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四、历史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皇上是谁

楚庄王

故事 楚庄王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的时机已经到来,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国内政局好转,于是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地区,同晋军交战,楚军取得胜利。

最后,在宋国召集诸侯国开会,于是楚国便代替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五、古代 用人不疑 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庄王绝缨

相传在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宴请文武百官,饮酒作乐、听歌赏舞。 夜色来临,楚庄王命人点起蜡烛。 这时楚庄王也要其爱妾麦姬、许姬去向大臣们敬酒。

忽然,一阵风吹来,黑暗笼罩了大家,许姬感觉被人摸了一把,她反应很快地扯下那人的帽缨,回到楚庄王身边,告诉他等一下看谁帽缨断了,就知道谁是摸她的人了。

不料楚庄王却对大家说:“我们这样摸黑喝酒,不也挺有趣的吗?就暂时别把灯点上了吧!”最后酒酣耳热之际,楚庄王问大家:“真的很高兴吗?不把帽缨扯断的话,就不算尽兴!”大家纷纷把帽缨扯断了。楚庄王认为,宴请大臣是为了同乐,人喝醉了酒难免失态,如果为此处罚大臣,就失去原来的美意了。

过了几年,楚庄王攻打郑国时,有一位叫唐狡的将军特别勇猛,冲锋陷阵,使楚庄王威名大振,他就是当年被许姬扯断帽缨的人。 他以奋勇杀敌,报答了楚庄王的宽容大度。

管仲相齐

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