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99作文网 2025-04-13 01:07 编辑:admin 95阅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破釜沉舟

宋义带领军队前往,到了安阳这个地方的时候,停驻了46天之久,迟迟不动。

此时军中缺粮士兵萎靡,而宋义却丝毫不担心整日饮酒作乐,项羽实在难以容忍,于是进入营帐杀了宋义,并指责他叛国,赢得了众将士的拥戴。项羽的这个举动震惊全国众诸侯。

此后,项羽立马带领手下所有兵马全数渡过黄河前去支援赵国以解巨鹿之困。在渡江以后,项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只渡船都凿沉,摔破军中所有的锅,烧毁军营,只携带三日的粮食,表明决心,已示决一死战,决不后退。

正是如此,全军带着向死而战的心来到了巨鹿之处,一举包围了秦军,使其无法与外界相连通,楚军将士士气威猛,吼声震天,以一敌十。

在经过了九回激战以后,楚军最终大破秦军,引得前来增援的各路诸侯全数闻风丧胆,不敢靠近。此次一战解救赵国之后,项羽名声大震,回楚国接见各位诸侯时,没有人敢正眼看他。

2、背水念则行一战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盯早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战后有人问:“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

3、从容不迫

飞将军李广一次率百余骑追杀匈奴三名射雕手,将与返回之时,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并未直接进攻,而是上山摆开阵势。

李广的骑兵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九使他们更加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并下马解鞍。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仔哗里,卸下了马鞍。

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4、马与老虎

天下的事成功在于勇敢、失败在于怯懦。马第一天因为鬃毛遮住了它的眼睛,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老虎,所以胆大勇猛,不知道害怕;第二天,它的鬃毛被剪短了,它看清楚了自己的对手是老虎了,所以精神上就胆怯、气馁,就失败了。

马显然是输给了自己,未战之前,它的内心已经崩溃。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争斗双方实力有差距,信心与勇气也能在其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刘邓大军歼灭敌人

刘邓大军主力进入鄂东后,经艰苦战斗,已控制长江北岸300余公里,正在庐山的蒋介石惊恐万分,唯恐大军过江,接连命令国民党军队5个步兵团狙击我军。

1947年10月,刘邓巧用有利地形,以17个团的兵力在蕲春的清水河的高山铺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歼灭对方1.26万人,割掉了尾追我军的“尾巴”。

为实现毛泽东希望的挺进大别山,站稳脚跟的“最好前途”奠定了基础。这一仗,也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期间最大的一仗。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落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谨祥敬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祥慎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0年,曹操于袁绍在官渡相遇,此次战役双方军力相差悬殊,袁绍军约11万人,曹操军约5万人。

双方相差军力在一倍以上,可是袁绍并没有凭借军力的优势改变战争形势,曹操军队在战争中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战争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一给曹操一统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3、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战败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三国鼎立的序幕就此拉开。

此次战役曹军军队参战20余万兵力,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军力为五万,实力相差更是非常的悬殊,最终以联军胜利结束。

4、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这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孙权知道刘备要向自己发起进攻后,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刘备拒绝和解。这次战役刘备兵力几乎全部损失了,阵亡数万人。

《傅子》更宴此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人,仅仅刘备活了下来,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夷陵之战后的40年的时间使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同时三国互相之间的域基本保持不变。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动荡状态,前秦处于淝水于东晋交战。没想到的是只有八万大军的东晋竟然战胜了八干万大军的前秦,在此战役后前秦逐渐走向了衰败并灭亡。

6、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7、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