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粗心会晾成哪些打错!!
北海一对粗心父母丢失儿子 报案不及时险铸大错
午觉醒来,5岁的儿子竟不见了!夫妇俩在四处寻找都找不到儿子的情况下,却没报110,因为他们听说要在亲人失踪24小时后才能立案。由于粗心大意,北海一对夫妇险些铸成大错。
2月21日下午,家住北海市贵州路的小包夫妇一觉醒来,发现5岁的儿子不见了,这可把他们急坏了。夫妇俩满大街地找,跑遍了儿子平常玩的地方及亲戚朋友家,也没找到,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他们却没有报110,因为他们听说要等到亲人失踪24小时后才能立案。一直等到22日下午,两人才报了案。次日,仍没得到儿子消息的母亲失望了,她认为儿子一定是被人贩子拐走了,整日以泪洗面。正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北海建设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民警说他们在2月21日捡到一个男孩,已送到福利院了。
小包夫妇马上赶到福利院,找到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但由于需要办手续,直到24日上午,他们才将儿子从福利院里领出来。
据民警介绍,2月21日傍晚,110巡警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男孩独自行走,上前了解后确定他是走失的,便把他交到了派出所里。如果当晚小包夫妻报了案,就可以马上把孩子领走,民警也不会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了。民警说,其实未成年孩子、老人以及精神病患者失踪后,并不规定失踪后24小时才能报案。
二、六年级作业难题
填近义词:高(瞻)远(瞩) (积)功(累)德 真(心)实(意) 填反义词:推(陈)出(新) (逆)来(顺)受 填人体器官:(唇)亡(齿)寒 不少成语就是一个历史故事,而且还有主角.请你试着在每个主角后面写一个成语. 李白:铁杵成针 赵括:纸上谈兵 曹操:望梅止渴 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完璧归赵 项羽:四面楚歌 诸葛亮:草船借箭 祖(辶秋):中流击楫 吕蒙:吴下阿蒙 关羽:刮骨疗毒 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带心的词语. 1.遇到困难要有(耐心),遇到挫折不能(灰心),练习毛笔要有(恒心). 2.他对上班的事很(关心),帮助差生要有(责任心)学艺首先要有(决心) 3.这图表示他(一心)设计的;(粗心)是不能做好一件事的. 4.我(小心)劝说他始终不听,反而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真叫人(伤心). 5.平时要(细心)观察,写作时才有事可写. 表示死的四字词语:一命呜呼,驾鹤西去,命丧黄泉,寿终正寝 数学 见图,找规律填空格. 规律:上面两个数相加=下面两个数相乘 答案:3 完毕。
三、成语是怎样来的?
成语就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