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达意是什么意思

99作文网 2025-03-15 04:21 编辑:admin 89阅读

一、辞不达意是什么意思

释义: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二、形容说话不说明白的成语

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自】:《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示例】:不然,必有个~的毛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例 句

1. 我写作有困难,常常感到~。

含糊不明 [ hán hú bù míng ]   

【解释】:不清楚的意思。

【示例】:他发着高热,~地说了好些话,可是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例 句

他发着高热,~地说了好些话,可是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三、杜甫一诗,形容词不达意,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是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说法是有出处的:

话说有一次,纪晓岚读完学生的一篇文章,见他东拉西扯,婆婆妈妈,毫无主题,提笔批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不明何意,前来请教,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人们听半天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说越远了。”弄得学生尴尬而退。

另一个说法是关于祝枝山的:

有一天,县太爷把祝枝山请到府衙,拿出儿子写的一篇文章让祝枝山看。祝枝山难以推辞,认真看了一遍,提笔写了两句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旁边注了一行小字:打两个成语即为评语。周围的师爷们一看,纷纷恭维说:上句是“有声有色”,说文章写得好;下句是“青云直上”,指公子前途无量。县太爷眉开眼笑,忙问祝枝山对不对。祝枝山大笑道:“我已经写在令郎文章的脚下。”说罢,扬长而去。县太爷连忙仔细查找,终于在文章右下角找到了八个字,一看,弄了个倒憋气。 (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两个典故意思都差不多,只是人物不一样

四、说人语言不生动的成语

说人语言不生动的成语有:

辞不达意、生拼硬凑、生搬硬套、结结巴巴、磕磕绊绊、味同嚼蜡。

1、辞不达意,又做词不达意。

【出处】: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举例造句】: 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 ★鲁迅《两地书》一一�

【拼音代码】: cbdy

【近义词】: 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反义词】: 言必有中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与写作

2、生拼硬凑

拼音 shēng pīn yìng còu

注音 ㄕㄥ ㄆㄧㄣ ㄧㄥˋ ㄘㄡˋ

勉强拼凑。《人民日报》1957.10.29:“使得人物性格能够在浓烈的生活气息中向前发展,而没有生拼硬凑违反常情的弊病。”

3、生搬硬套

解释

①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②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③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

出处

《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近反义词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亦步亦趋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他居然~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反义词

融会贯通

歇后语

石刀塞进车辕里;依样画葫芦;按别人的脚码买鞋

4、结结巴巴

指由于兴奋或口吃带有不大连贯或间歇性重复声音的说话。也比喻凑合,勉强。

拼 音

jiē jiē bā bā

注 音

ㄐㄧㄝ ˊ ㄐㄧㄝ ㄅㄚ ㄅㄚ

同义词

吞吞吐吐

反义词

利利索索

词义: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例句: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

5、磕磕绊绊

拼音 kēkē-bànbàn

意思: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引申义为办事不顺利,总有由人为或环境带来的麻烦。

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野叟曝言》

也用于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例:

人生总会有磕磕绊绊,不用太失落的样子。

6、味同嚼蜡

拼音

拼 音

wèi tóng jiáo là

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1]

主谓式

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平淡无味、兴味索然、索然无味[1]

反义词

饶有风趣、妙语连珠[1]

出处编辑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成语示例编辑

(1)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叫人看起来味同嚼蜡。

(2)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3)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2]

(4)马南邨 《燕山夜话·贾岛的创作态度》:“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5)弗兰奇斯·培根《谈读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