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世民的一个故事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二、关于唐太宗的小故事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三、有谁知道李世民改史书的典故吗
正是唐太宗的“改削浮词,直书其事。”所以玄武门之变才得以在正史上被记载出来。真正大规模改史的是赵光义,正是赵光义的改史才使的赵匡胤之死变成了“烛影斧声”的疑案。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语焉不详,“烛影斧声”之事,在宋孝宗之前的宋朝国史、实录均无记载,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直到南宋才在孝宗朝史官李焘所编录的国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简单地记录了一下,不过说法也是极为简单模糊,后人根本看不明白。南宋皇位传到赵匡胤一脉的孝宗朝时“烛声斧影”终于被载入国史。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采录,并改“戮雪”为“戮地”,“好做”为“好为”,还加以“大声嘱以后事”之语,把政变公之于世。但由于记载实在太简单了,让后人好费猜解。不过辽国却留下了对赵光义十分不利的史料记载。
四、关于李世民的小故事(150字以上)
话说魏征死后,李世民听说他生前将劝谏自己200多条建议修订成册,在官场之上广为流传。他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派人将他的墓推到了……后来啊,李世民打算远征高丽,(魏征临死前劝他千万不要征高丽)就对手下人说:“我当年听魏征话是怕断了言路,其实他是错的!”于是,大军出动……大败而归。有对手下人说:“你们都不能像魏征一样指导我啊!”于是又立了起来。
其实李世民也有错过(谁没错呢),他还翻阅过史书,是他哪个朝代的史官的,看看把他写的咋样。他是第一个干这事的皇帝,开了先河,后来人陆续效仿,后果嘛……
五、唐朝李世民都有那些故事?小的时候
玄武门之变
六、唐代李世民故事
李世民在玄武门前斩杀两位亲兄弟!这个推荐你看《隋唐英雄传》
以及贞观之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