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泸州原浆酒的历史渊源
泸州原浆酒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以现代酿酒工艺为主,加上民间独特的酿酒工艺,经历岁月的积淀。所酿之酒香飘逸,远近闻名。古代的白酒大都是粮食通过曲发酵成酒,完全是不勾不兑的原始酒液,也就是“原浆酒”。进入80年代以后,原浆酒曾经一度消失,勾兑白酒的技术日益成熟开始大行其道。泸州年份原浆酒结合传统工艺,恢复了原浆酒的酿制技术,从而产生了泸州原浆酒。泸州原浆酒在酒质、香气、口感等方面相较以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继承了古老原浆酒的营养性和健康性的同时,发展出了高雅、可调制的特性,使得原浆酒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顺应了白酒时尚的发展方向。
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与之一脉相承的泸州老窖集团,是响誉海内外的百年中华老字号名酒企业,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股份大型骨干酿酒集团。泸州老窖源远流长,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享有“浓香鼻祖”的美誉,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川酒和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泸州老窖特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中国首届评酒会上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蝉联五届获得“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国窖牌”商标在2006年获得白酒类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泸州老酒坊”牌商标又于2008年获得国家“驰名商标”。自此,泸州老窖成为行业唯一拥有三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实力雄厚
公司资源丰富。拥有老窖池10086口,其中百年以上老窖池1619口,储酒能力8万吨,包装生产能力15万吨。拥有3名“中国酿酒大师”,9名国家级白酒评委,数百名酿酒技师,实力雄厚的管理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营销人才队伍,形成了“泸州老窖人才乐园”。公司组建“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白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1573年泸州老窖是哪个朝代
1573年:明万历元年
明朝(1368-1644年[1]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zhidao,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三、国窖1573的意义是什么来?
泸州老窖窖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酒业中仅此一家,被誉为“国窖”,而该窖始建于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形象产品“国窖•1573”由此命名。
四、我想了解一下泸州酒的知识
泸州物华天宝、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糯高粱等粮食作物及甘美的泉水,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泸酒的酿造技艺经过岁月的锤炼,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作为中国浓香型酒的发源地,泸州老窖池以四百年的悠久历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享“中国第一窖”之美誉。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以及汉代画像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上得到证明。
宋代,泸州以盛产糯米、高粱、玉米著称于世,酿酒原料十分丰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也出现了“大酒”、“小酒”之分。所谓“小酒”是指“自春自秋”,酤成即的米酒。这种酒,当年酿制,无需(也不便)贮存,由于谷物原料品质的差异和曲药质量的高低以及酿师工艺水平、酿造时间、温度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价格上出现了几十个档次。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酒史》的记载可以知道,大酒是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从湖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而且,经过“酿”、“蒸”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史称“侯夏而出”。
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泸州浓香型曲酒达到了天地共酿,和谐共生的高度,所以泸州生产的泸州老窖被称为“浓香鼻祖”。
现在,泸州以出产泸州老窖、国窖1573和古蔺郎酒而享有“酒城”的美誉,是中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名酒的地区,泸州作为全国最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白酒年产量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万吨以上。酿酒业是泸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泸州老窖产地是在泸州吗?
是的。
泸州气候温和,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1℃,年最大降水量1614.9mm,年最小降水量77.8mm,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10m/s,主导风向西南风,频率5W/20。
这种气候必然孕育出泸州地域性独特的农作物品质及微生物类群,对于主要以泸州本地软质小麦作原料的曲药和以泸州本地糯红高粱为原料的泸州老窖酒的生产有着显著的影响。
水源
泸州老窖酿造用水,历史上取用龙泉井水,经专家化验分析,此水无臭、微甜、呈弱酸性、度适宜,能促进酵母的繁殖,有利糖化和发酵。
大生产酿酒采用长江水,且经自来水厂处理后水质更加优异,其水中富含钙、镁等微量元素。水质呈弱酸性,硬度适宜,对霉菌、酵母菌生长繁殖和酶代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促进酶解反应,是大曲酒酿造的优质水源。
扩展资料
起源
泸州老窖酒的酿造技艺,发源于古江阳,是在秦汉以来的川南酒业发展这一特定历史时空氛围下,逐渐孕育,兴于唐宋,并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创制、雏型、定型及成熟的。两千年来,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举世无双的酒文化。
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以及汉代画像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上得到证明。
宋代,泸州以盛产糯米、高粱著称于世,酿酒原料十分丰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也出现了“大酒”、“小酒”之分。这种酒,当年酿制,无需(也不便)贮存。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从《酒史》的记载可以知道,大酒是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从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
而且,经过“酿”、“蒸”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史称“侯夏而出”,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泸州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今日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前身。
宋代的泸州设了六个收税的“商务”机关,其中一个即是征收酒税的“酒务”。
元、明时期泸州大曲酒已正式成型,据清《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也酿制出了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的施进章研究了窖藏酿酒。
现在唯有可考究的为明代万历年间的舒聚源作坊窖池,距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利用前期以酒培植窖泥,后期以窖泥养酒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微生物通过酒糟层层窜入酒体中而酿造出净爽、甘甜、醇厚、丰满的泸州老窖酒。该糟房留传下来的窖池即是现在尚在使用的泸州老窖明代老窖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泸州老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