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操的那县官是谁。

99作文网 2025-01-28 17:35 编辑:admin 214阅读

一、捉放曹操的那县官是谁。

这件事《三国志》和《世语》都有记载,内容基本上没有出入,而以《世语》为详。前者说:曹操出关,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把他缚送到县里。后者说:这时县里已经接到董卓捉拿曹操的文书,但没有人认识曹操,只有功曹心里知道是曹操,认为世事方乱,不应拘捕天下英雄,便劝说县令把曹操释放了。综合二书所记,都没说县令是陈宫,也没说县令与曹操同行。 总之,《演义》把释放曹操的那位无名的中牟县令改换成陈宫,又让陈宫随曹操走到成皋,在客店中离他而去,便和史书上的记载有了许多抵牾之处。

二、正史中曹操误杀吴伯奢的故事

1、疑点重重的吕伯奢之死
《三国演义》写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赋诗两句诗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实,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颇存疑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事出于罗贯中凭空编造,事实上,曹操杀吕伯奢一事在史书中还是有其雏形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段话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种材料,现开列如下:
①《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动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②《世说新语》云: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③孔盛《杂记》云: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从《三国演义》所写吕伯奢一事的内容来看,罗贯中肯定详细地研读过裴注引用的三种资料,并作过归纳。因为他写吕伯奢家的地点成皋显然是从《魏书》得来,曹操的杀人数目八人则是从《世语》得来,而曹操的两句话则是从《杂记》中演化得来。但以上这三种资料均以误杀为前题,并未提及吕伯奢本人,罗贯中可能认为这样写还足以表现曹操的邪恶,于是才把吕伯奢也列入被杀者的名单,做了第九位冤鬼。
仔细考察三书所述吕伯奢之事,发现都不太合乎情理。《魏书》说: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这恐怕不合情理,因曹操仓促逃出洛阳,随身不可能多带财物,即便他携有钱帛,但也有从骑数人相伴,冒然以力抢劫,不一定就能成功,何况吕伯奢乃曹父故人,其子与宾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难说得过去。《世语》中写曹操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已,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则未免过份简单,它把曹操写成一个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无能之辈,也与其形象不相符。
至于孙盛《杂记》里的记载,漏洞就更多了。它写曹操以食器之声杀人,显得十分幼稚,而且即使曹操说过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这样的话,也不可能让别人听见,那时可没人给曹操写起居注。因而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应该是孙盛的话,而不是曹操的话。

三、曹操的坏的故事

曹操错杀吕伯奢

曹操在洛阳刺杀奸贼董卓未遂而逃离洛阳,路经中牟县,当时的中牟县令陈宫感其忠义,从其而逃,两人来到大吕村时,已经是夜幕降临,曹操就和陈宫投奔居住在这里的吕伯奢。吕伯奢是曹操的义叔,非常热情,他说,家中没有好酒,容往西村沽酒一樽来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曹操和陈宫坐在屋里等了一会儿,听见有人说,捆住之后再杀,如何?曹操就怀疑吕伯奢要杀自己,就说,今若不先下手,必定要遭其擒获。就和陈宫拔剑冲过去,不问男女,见人就杀,连杀了8个人,搜到厨房,见到一头猪被捆而欲杀,这才明白吕家是要杀猪款待他俩。陈宫悔恨地说,孟德多心,误杀好人!曹操拉着陈宫急忙出庄上马而行,刚走了两里多路,见吕伯奢骑驴带着两瓶好酒和许多果菜回来了,看到曹操和陈宫两人,他笑着叫道,贤侄为什么要匆忙离去?我已经吩咐家里人宰一头猪款待你们!曹操也不说话,策马就走,走了几步,忽然拔剑回身,对吕伯奢说,那边来的是谁?吕伯奢回头看时,曹操挥剑把吕伯奢砍杀于驴下。陈宫惊叫道,刚才我们已经错杀了8个人,你为什么又杀了你的义叔?曹操说,吕伯奢到家,必将大怒而追杀我们,不如及早杀之。

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许田打围

东汉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曹操的一次打猎行为,震惊了天下。这就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三国演义》中的“许田打围”故事。有一天,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军士们排开围场,周围达二百余里。曹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相差一个马头的距离。背后都是曹操的心腹将校。文武百官,远远侍从,谁都不敢近前。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献帝说:“朕今欲看皇叔射猎。”刘玄德、关羽、张飞一同策马而行,忽然草丛中跑过来一只兔子,刘玄德拿起弓箭就射,一箭正中那兔。献帝喝彩。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献帝连射三箭不中,就对曹操说:“卿射之。”曹操就向献帝要了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鹿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箭,以为是天子射中的.就一起庆贺,结果曹操骑马挡在天子面前接受群臣的庆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