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试不第在古代那个故事中的
不知道LL 说的是哪一个,历史上很多啊
1、柳永
宋代词坛,柳永可谓是大名鼎鼎。这位才高八斗、风流不羁的狂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父亲叔叔还有两个哥哥都是进士。在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柳永,特别热衷科举,年少轻狂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柳永的词富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所以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市井平民,都喜欢柳永的词。但就是因为他的词听众太多流传太广,导致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宋仁宗。一次宋仁宗在宫内听到了宫女们在偷偷地唱柳永的《倾杯乐》,仁宗特别生气,认为柳永薄于操行,因此,柳永第一次科举考试败北。因为心情郁闷,柳永在第二次考试时依然名落孙山。接连两次落榜,柳永烦闷至极,为了消解内心的抑郁,他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这样两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词句又被仁宗读到。当柳永第三次出现在考场上并考中了进士时,宋仁宗看着放榜的名单,指着柳永(当时叫柳三变)的名字说: :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于是,柳永自此奉旨填词,这一填就是几十年。后来柳永把名字柳三变改成了柳永,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在50岁的时候,中了进士。
2、蒲松龄
蒲松龄是一位才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为乡里所称颂。蒲松龄从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成绩中了秀才,被传为美谈。但接下来,蒲松龄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在科举路上蒲松龄走了整整半个世纪。
有哪些被认为历史悠久的传说故事其实是后人杜撰的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谁也分不清楚那个是药材,所以,人们经常遭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给百姓治病的办法。他带着一批臣民,来到了一座茫茫大山的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朽木,灵活得爬来爬去。神农想出了办法,叫臣民们砍木杆、个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不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在山顶上神农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又找出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回去。结果发现,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为了纪念神农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