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床有哪些?

99作文网 2025-01-21 17:50 编辑:admin 61阅读

古代的床有哪些?

图: %B9%C5%B4%FA%B5%C4%B4%B2

床的起源

床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也有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文字,说明商代已有床,只是不为睡觉专用。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床的形制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国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直至民国初年以前,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榻: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拔步床:是我国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中国古代的婚床

一生在世,半生在床。古人对床有着特殊的情结,特别是古代大户人家,更是不惜工本地把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花在了制作婚床上,婚床多为架子床和拔步床。考究的婚床又称千工床,顾名思义是指一天一工,一件婚床需要花费工时千工之多,也就是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制作好一张婚床。可见做工之奢华,费工之浩大。婚床是古人婚房的中心,不但是主人休息的地方,更是传宗接代的神圣家具。因此,古人对婚床的做工非常讲究。

这张千工床,有三进,整整占了半个房间,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廊庑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上置灯台,故又称点灯橱;右边放马桶箱,把马桶不雅之物藏于箱内。后半部是床铺,有雕花门罩、垂带、遮枕,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以及彩绘屏风。题材大多是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神仙等,踏步床木雕装饰内容总离不开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等美好愿望。

更多婚床的欣赏

楠木漆金婚床,床两边雕一对花瓶,意为平平静静;花瓶上是莲花莲蓬,祈求连生贵子;中间雕和合二仙,象征家庭美满,夫妻恩爱。

东阳千工床,雕有魁星点状元、八仙过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多幅人物典故图,所雕人物栩栩如生,所有的雕刻均为镂空木雕,真漆真金贴面,精雕细刻,充分展现了高超的东阳雕刻艺术。

请问有那位知道榆木的前世今生的故事?(要以散文的形式或小品文的形式写出)

无论“南紫檀、北乔榆”, 还是“榆木疙瘩——不开窍”那脉脉纹理都刻着,榆木百年以前和以后的时光记忆它的前世今生,必有一段只可意会的佳话流传……

明朝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为主,简化线条的仿古榆木书案与书凳印有深深的几案的影子。

提起榆木,第一联想必是那句“榆木疙瘩——不开窍”的俗语,虽有些戏谑实则道出其木质坚韧的特点。所谓“南紫檀、北乔榆”,榆木素有华北木材之冠的称号。榆木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木性坚韧具有“鸡翅木”般通达、清晰的花纹。

上百年的老榆木,更是坚固、不变形,经过时光的打磨粗犷的色泽会逐渐加深,连它们身上的点滴“缺点”——虫眼、木结,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沧桑美。旧时的王榭堂前,百姓后院,都能见榆木几案的身影与点缀装饰的才情。如今百年老榆木,经过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联合锻造,涅磐为充满时空纵深感的仿古家具。贴近泥土的自然气息,沧桑的纹理色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仿古 明清古榆

从明朝早期开始,榆木家具就凭其粗犷豪爽的天然纹路与硬朗的质地兴极一时。由于榆木所特有的质朴色彩和韵致,与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从古至今,榆木都备受青睐,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为主,如供桌供案,形制古拙,多陈设在寺庙、家祠等处,有部分也因此保留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个榆木雕制的木盆,无漆无饰,经长久抚摸和空气氧化,包浆油亮夺目,木纹苍老遒劲。百年遗物,完整无缺,抚之心动如酥,仿佛抚摸岁月沧桑的容颜,所以明清的榆木家具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老榆木 神秘前世

榆木通达、清晰的自然纹理就像一幅幅重山叠翠的风景画,又仿佛是碧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乍一看仿佛能瞬间远离烦嚣的都市,置身重山碧水之中,现代仿古榆木家具让人在这繁华的都市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青山绿水。仿古榆木家具,保留了明清家私的造型,收分有致,不虚饰,不夸耀,不越礼,方方正正,方中带圆,自然得体,挺拔秀丽、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有一些家具上还雕刻着生动的中国民间故事和以寓言为主的造型、纹饰,例如“寿字图案”寓意长寿吉祥,“蝙蝠图案”代表福气,可以带来好运。

从结构上讲,仿古榆木家具不用一根铁钉,完全靠合理的榫卯结构相连接,且足以抵御南方的潮湿和北方的干燥。巧妙地运用中国元素,恰到好处的青铜合页、把手和紧固件更为家具增添了点晴之笔。尤其当人们希望摆脱那旋转着的世界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焦虑和恐惧时,古老的中国元素总有着神秘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平和,有时不得不承认,那种外在的文化力量可以如此强大,深入人心,而当初的老药柜竟成了现代人放置CD光盘的“古典型现代”家具,那古朴的“翘头柜”、“罗汉床”也演化成了深受现代人喜爱的、既实用又富含美感的家具艺术品。

将古榆木的前生,置放在居家的厅堂,这是老榆木今生的时尚。无论椅或案,都会为时尚浪漫增添别具一格的怀旧色彩。

老榆木 完美今生

1、择恰当的装修材料和空间色调。如多用一些自然的木材、仿古砖、粗糙的红砖等材料,空间更朴实,更有自然的田园气息;

2、与不同材质家具的和谐搭配,可以给居室空间带来无限活力,但尽量少与钢、玻璃等冷材质混

在一起;

3、 搭配天然材质的布艺品,如棉、麻、丝质的靠垫,或是有现代花纹图案的布艺,令老榆木的前世今生结合得更完美;

4、 搭配具有自然古朴气息的粗陶瓶、藤或草编饰品等,更能提升和唤醒老榆木的“前世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