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四大徒弟中,为什么只有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鬼谷子的四大名徒说的就是孙膑、庞涓、苏秦和张仪。
这四个人都是战国时期比较杰出的人物,孙膑和庞涓是著名的军事家,当然孙膑属于是一流的军事家,庞涓属于是二流的军事家。
可是,庞涓出山比较早,这就给了他成名的机会。他先是来到了魏国效力,那时候的魏国刚经过魏文侯的变法不久,正属于魏国强大的时期。
再加上庞涓的军事才能,这就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称霸的基础。
这时候魏国的国君是梁惠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梁惠王的称呼不一样了,他的爷爷是魏文侯,他的父亲是魏武侯,到了他这里就成了王,王很明显,在级别上是比侯大一个爵位的。
这种称呼的不同,正是表明着,魏国强大了,他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所以,他也自称为王了。
梁惠王知道庞涓有个师兄很厉害,这个人就是孙膑。
所以,梁惠王就想让庞涓把孙膑也给引荐到魏国来。
可是庞涓明白孙膑的才能比他高,一旦孙膑来到了魏国就没他庞涓的什么事了,但是,梁惠王的命令他又不好意思不执行。
所以,他把孙膑给叫了过来,辅佐梁惠王。
孙膑以为庞涓引荐他来是讲兄弟情分,所以对他很感激,但是,令孙膑万万没想到的是,庞涓一直在陷害他,庞涓告诉梁惠王,孙膑是齐国人,他一直想为齐国效力,虽然人在魏国,但是,他的心早就跑到齐国去了。
孙膑总有一天是要回齐国效力的,若是真到那时候,孙膑到了齐国,魏国就该倒霉了。
庞涓建议梁惠王杀了孙膑,梁惠王同意了。
庞涓就把孙膑抓了起来,把他的腿给弄残废了。
孙膑过起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可是,老天可怜孙膑,他被齐国的田忌给救走了。
田忌因为赛马知道了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给介绍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时期,梁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就派了田忌和孙膑去迎战,这一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围魏救赵之战。
此战齐国大胜,魏国打败,孙膑的大名不胫而走。
后来魏国又派庞涓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齐王又派田忌和孙膑前去,这一次孙膑通过减灶做饭的办法,迷糊了庞涓,最后庞涓被射杀死于大树之下。
孙膑终于报了仇,之后孙膑因为遭受到小人的排挤,他就隐居到了山林之中,当了一个隐士。
接着说苏秦和张仪,这两个人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纵横家,苏秦早年比较落魄,被家人看不起,因为他只会耍嘴皮子,不干正事,他的嫂子和父母都看不起他,就是做饭的时候,也故意少做他这一份。
这让苏秦很不爽,他对他的嫂子意见很大,因为他的嫂子是当家的,一般做饭都是嫂子说做多少就做多少。
但是,不要忘记像苏秦这种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锥刺股的典故,他是不会久居人下的。
到了秦国独大,六国弱小的时候,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就跑到了燕国说服燕王,让燕王联合其他六国一致对付秦国。若是燕王同意,他愿意帮助燕王去说服其它五个国家。
燕王同意了,并且给了他燕国的宰相印。
苏秦又去赵国说服赵王,结果赵王也同意了,还有魏国、韩国、楚国,齐国全部同意苏秦连纵抗秦的战略,他们也同样给了苏秦宰相印。
这时候苏秦就由一个平民成了贵为六国宰相的高官。
等他在回家的时候,他的父母以及嫂子走到很远的地方,来迎接他。尤其是他的嫂子见到他远远的就开始磕头,并且匍匐前行,不敢直视苏秦。
苏秦走到嫂子身边问她,为何我这次回来,嫂子对我不一样了。
嫂子说道,因为这一次你当官有钱了,不像之前游手好闲了,所以对你不一样了。
苏秦哈哈大笑,这也显示了苏秦得意后,一副小人的嘴脸。
不过苏秦联合六国抗秦,确实是很高明的一招,因为六国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二十年没有敢出关中一步。
可是苏秦的结局不好,他因为在齐国当卧底,被齐王发现,然后给烹了。
苏秦死后,张仪的时代就到来了,张仪来到秦国为秦王出谋划策,他要打破苏秦连纵抗秦的这一战略。
于是,他建议秦国和相邻的国家谈判,只要有一到两个国家和秦国联合,那么苏秦的连纵就会被打破,这也就是历史上的连横抗纵。
张仪成功了,秦国又开始向东扩张了。
可是,比较信任张仪的秦惠文王驾崩了,刚继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秦武王就把张仪给罢了官。
张仪逃向了魏国,在当了魏相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
黄石公是不是真的存在?他送给张良的是不是《太公兵法》?
千古谋圣张良在圯上遇到一位神秘老人,得到他传授兵法之书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中,主角掉落悬崖必定会遇到一个隐居的世外高人传授武功一样不太靠谱,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一探究竟。传闻中,那位老人就是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但是他传授给张良的那本书,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是《太公兵法》,有人说是《素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说法呢?
鬼谷子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他智慧卓绝,有通天彻地之才,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四位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人物都是他的学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几千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谋略家和兵法家的鼻祖。
在古时候,还有一个跟鬼谷子齐名、同样有着神秘色彩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张良的师父——黄石公。
在讲黄石公之前,我们先说说张良,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在平定天下后,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很多人知道张良是刘邦手下第一谋臣,跟韩信、萧何、彭越等人帮刘邦平定天下,但张良早期经历和出自哪个师门却少有人知。
张良公元前250年出生于韩国,祖父父亲曾任过五代韩王之相,可以说是出自名门。在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后,韩国是第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国破家亡后的张良,弟弟死了都不安葬,曾变卖所有家产,筹款雇了一个大力士,准备在古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结果因搞错秦始皇座驾而失败。之后,张良就隐姓埋名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在这里他遇到了老师黄石公,留下黄石公三试张良和圯桥授书的典故。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期的隐士,别称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仙谱中。黄石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相传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著有《太公兵法》、《黄石公略》,在他遇到张良之后,他把《太公兵法》、《黄石公略》传给了张良。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黄石公在下邳圯桥上遇到张良,他故意把鞋子掉下去,让张良帮他捡起来,张良全部照着做了,还恭恭敬敬的把鞋子给他穿上。于是黄石公跟张良说: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五天后的早晨,张良去了约定的地方,发现黄石公已经在那里了,黄石公生气的对他说:你与老人约定,怎么会迟到呢?又约定五天后的早晨再在这里见面,张良这次天还没亮就去了,结果黄石公又早在那里了,生气的对他说:为什么又来晚了?于是又约张良五天后在此见面,这次张良头天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黄石公也来了,高兴的对他说:孺子可教也!于是赠送给他了《太公兵法》(兵书)、《黄石公略》两本奇书。并告诉张良:十三年后,你见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
张良第二天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于是刻苦研究,掌握了兵法谋略,后来他与刘邦相识,正是运用这部书的兵法帮刘邦平定了天下,十三年后,张良跟随刘邦来到济北谷城山下时,果然发现了一块黄石,于是像对待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张良死了后,还把石头带进墓里与自己葬在一起。一说张良精通黄老之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后来得道成仙。
宋朝张商英在对《素书》作序时说,经他考证,黄石公送给张良的书不是《太公兵法》而是天下第一奇书《素书》,因《太公兵法》乃姜太公所作。张商英称,在西晋大乱时,有人偷着发掘了张良的坟墓,从玉枕中获得这部《素书》,书中还有神秘告诫,概述不能传给不道、不神、不贤的人,否则会遭殃。张良因没有找到可传授的人,所以把它一起带进了坟墓。从这时起,《素书》就开始流传于人世,大家也都认为黄石公是《素书》作者。
至于黄石公是否真实存在,目前还存在争议,不过笔者认为,既然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都在史记中有所记载,说明此人跟鬼谷子一样,人是真实存在,但为了故事的动听,对人物进行了包装,加上后世人们传颂过程中不断添油加醋,最后就成了神一样的人物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