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举出几个仁义礼智信的代表人物啊 历史上的~

99作文网 2024-12-31 04:22 编辑:admin 102阅读

一、谁能举出几个仁义礼智信的代表人物啊 历史上的~

这个很多,诸葛亮,谢安,张九龄,范仲淹,方孝孺,王阳明,这些品格是古代士大夫的基本道德条件

二、古代有关文明礼貌的佳话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三、古代对“仁孝”的阐释

仁爱孝顺。《史记·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 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 清·戴名世《郭烈妇传》:“一门之内,皆称烈妇仁孝人也。”

《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四、为仁义而死的人有谁? 急用

有很多啊!

杀身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就拿我国古代来说,很多民族英雄都是为仁义而死的。比如文天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他们的事迹你可以百度百科一下

------------------------------------------------------

下面我搜索到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程婴、韩厥、公孙杵臼。了解一点《赵氏孤儿》的都知道:屠岸贾抄赵家300余口,程婴献子、担20年不仁不义之骂名;韩厥自刭放行;公孙杵臼为了配合老友的计策,视死如归搭上一条老命。没去查过《左传》和《史记》的历史原始记录,但这栩栩如生的几个人物,自打小时候听过三盒京剧磁带之后,就再也没有忘怀过。

*樊无期,秦之叛将。受始皇迫害,一家人屠戮殆尽,逃到燕国。刺秦能不能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情。荆轲登门借首,真是借的胆大、给的决绝。一直以来,光环都让荆轲那小子得了去。孰不知若无樊将军这颗人头,荆轲见始皇面都难,何谈风萧萧兮易水寒及之后的投匕怒死?

*姬寿、卫急子,卫宣公之子。宣公老儿乱伦,与庶母夷姜私通,生卫急子,大概是“急急而来的儿子”之意。若干变故之后,这卫急子做了太子,聘齐国君女宣姜作媳妇。千不该万不该,某混蛋使臣告诉老儿那宣姜是如何的肌肤赛雪、美貌若仙。呵呵,这老子可是一管自己不管儿子的主。一纸文书把儿子给支出了卫国,敲锣打鼓把媳妇宣姜给迎了回来。不过这媳妇可就从儿媳妇变成儿子他妈了。呵呵,老头还行,宣姜恁是给他折腾出俩儿子来,其中一个就这“姬寿”。

那宣姜自己有了儿子可就不管曾经未过门的丈夫死活了----太子只有一个,这位值得挪出来。老子也觉着不是味道,做了亏心事眼前总看着也心烦----得,这儿子干脆不要了。恰逢齐攻纪,请卫出兵,老儿命急子赴齐约期,半路上却派杀手干掉这儿子。没成想这事让姬寿给知道了。这对狗男女丧尽天良,可他们这儿子却是个有良心、有道义的君子。无可奈何,通知大哥(急子)跑吧!偏急子这混蛋不信,老老实实一定要去完成他爹给的任务。姬寿没办法,灌醉大哥,自己去完成这使命。杀手们只知领赏,可不认你谁是谁,姬寿算是完了。这卫急子倒也不是窝囊废,酒醒之后觉着不行----要死我死,不能让弟弟去死。紧赶慢赶,终于也送了一条命去。

*韩奇,陈世美之家将。这个就真是故事了,历史上并没这回事。打字打出来,主要是包黑子的《铡美案》、《秦香莲》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韩奇应该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了。当他看到香莲带着孩子的孤苦无辜状,宁愿自杀也不干那缺德灭口事。人物虽小,其行为不也感天动地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