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秦暮楚历史典故简短
朝秦暮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它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处于分裂的局面,七雄并立,争夺天下霸权。其中秦国和楚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它们的争斗引发了无数的战争和故事。
故事起源
据史书记载,秦王嬴政与楚王春申君是当时战国七雄中非常有影响力的君主。起初,秦国和楚国相安无事,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然而,秦王嬴政野心勃勃,渴望统一天下,成为真正的霸主。于是,他开始秘密地策划征服楚国的计划。
朝秦暮楚
根据典故,楚国的一个大臣名叫子胥,他深知秦王嬴政的阴谋。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略,子胥假装疯癫,被楚王春申君赶出朝堂。
秦王嬴政得知子胥被赶出朝堂后,便派使者前往楚国,向楚王提出要求。楚王在子胥离开之后被秦使者的要求所迷惑,最终答应了秦王的要求。
然而,在使者离开之后,子胥恢复了神智,并告诉楚王他被秦国欺骗了。
楚王深感愧疚和后悔,他决定亲自追回子胥,并恢复他在朝堂的地位。
历史意义
朝秦暮楚这个典故虽然简短,但它意味深长,深刻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国家间的斗争和政治阴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中,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和言辞,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
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子胥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阻止了秦王的阴谋,挽救了楚国的危局。
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和政治事件的评论和讽刺中。
简短总结
朝秦暮楚是一个关于战国时期历史典故的简短故事。它讲述了秦王嬴政秘密策划征服楚国的计划,以及楚国大臣子胥用机智和勇气阻止了秦国的阴谋。这个典故反映了战国时期国家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并赞美了忠诚和智慧。
二、经典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你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典历史的典故和故事。这些简短的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智慧和经验。
1. 画蛇添足
这个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有钱人的委托,要求他画一幅蛇的画作来装饰墙壁。
画家接到委托后,依照要求去完成了画作。但他想要显示自己的技艺,于是在画蛇的画上画了四只脚。画好之后,他把画作呈给了委托人。
委托人看到画上有四只脚的蛇,非常生气,觉得画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这个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做了多余的事情或者走了弯路的人。
2. 水中捞月
水中捞月是古代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讲述了一个简短而富有哲理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曾国藩,他在古代中国担任将军的职位。有一天,他骑着马经过一条小河时,看到水面上有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就想把月亮捞上来。
他试图用手捞起月亮,但无论他怎样努力,月亮始终离他很远,无法触碰到。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仍然不断地努力,最终只是捞了一手水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事物只是自己的幻想,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应该理性思考,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不切实际的事情上。
3. 指鹿为马
这是一个典故,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的秦朝。当时,秦始皇是中国的皇帝,他想要测试自己的大臣们是否忠诚。
有一天,秦始皇拿着一只兔子让大臣们看,并问他们这是什么动物。大臣们心知这是只兔子,但有一个大臣却故意说这是一匹马。
秦始皇听到他的说法后,非常愤怒,因为明明是兔子他却说成是马。这个典故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
4. 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是一个蕴含着爱情故事的典故,讲述了一对恋人的坎坷经历。
相传古代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非常相爱。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天,丈夫不幸受伤,他的脸部被一块镜子割伤,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由于丈夫的面容发生了改变,他感到自卑,决定离开妻子。
妻子无可奈何,但她决定一直等待丈夫的归来。多年后,丈夫在外面闯荡,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终于回到了妻子身边。
看到丈夫重返家中的那一刻,妻子早已不再年轻,但爱情依然如初,二人心心相印。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真爱是可以经受时间和考验的,即使面容改变,爱情依然会延续。
5. 功亏一篑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被称为“功亏一篑”。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当时,有一个国家正在修筑一座高墙,整个国家动员了许多人力和物力来修建。修筑到最后的阶段时,只需要再加一篮砖即可完成工程。
然而,这个国家的国君却下令停止施工,把所有修建者调去干其他工作。最后,那堵墙就因为缺少那最后一篮砖而无法建成。
这个典故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只差一步之遥,但功亏一篑。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懈怠而失去最后的成功。
总结
以上是我分享的一些关于经典历史典故和故事的简短介绍。这些典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了智慧和经验。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当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感谢你的阅读,期待与你下次再见!
三、关于雨的历史典故简短?
关于雨的历史故事
【未雨绸缪】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
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乱后,遂写一首《鸱鴞》诗与成王。其诗曰: “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
四、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五、求10篇简短的历史典故?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拓展资料
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E5%85%B8%E6%95%85?search_id=5mftgbe67dc000&prd=search_sug&view_id=3n09q03pgmc000
六、长城历史典故故事简短50字左右?
1、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西麻草
七、典故故事简短?
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八、交友典故简短?
交友的典故有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管宁割席等。
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拼音:bóyájuéxi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伯牙绝弦指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在弹琴之事;常用于比喻知音难遇。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做齐国国君。公子纠失败后,受到齐桓公重用的鲍叔牙给在鲁国的管仲传话:“公子纠死了,你赶快回来吧。”管仲与鲍叔牙从小一起长大,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话,在齐国暗中活动,帮助齐桓公当上了齐国国君。管仲从此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此更受齐桓公的信任。
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为刎颈之交。
管宁割席: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管宁却将金片又抛给出去。他们还曾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九、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简短一点哦?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写:西汉丞相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十、百发百中的历史典故简短?
.“百发百中”故事概括: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
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