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你举出5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政由方伯(指诸侯)”
春秋五霸
春秋时,天子失权,王纲解纽,周代的最高政治权力出现了真空,诸侯漫无统纪,起而互相兼并,进而发展为大国争霸,形成了取代王权的霸主政治,又称方伯政治。《史记·周本纪》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政治是周代奴隶社会在衰落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历史局面。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春秋时,王权陵替,霸业代兴,可以说正是这种方伯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有没有哪个帝王是从已经做了皇帝的哥哥手中取得权力的
有,最典型的是宋太宗赵炅夺皇帝位,由于历史上的记载模糊,有成语烛影斧声 就是描写这个事情的。
三、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是什么?
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四、历史上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例子有哪些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撒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1、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2、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3、宋朝有三位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宋神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由年仅10岁的宋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之托”,以太皇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杨太后,宋理宗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还有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宋恭宗即位时尊她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4、北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在其子辽圣宗即位时,也是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其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5、 清朝的慈禧与慈安太后以上是比较正式的皇太后或皇后对朝政的全面掌控的情况,还有很多皇后与皇太后权利极大对朝政进行极深干预与影响却未正式设帘坐朝的情况,比如刘邦的皇后吕雉,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等人,她们在自己的丈夫死后都掌控了朝政,但并未举行正式的“垂帘”典礼,所以不算在其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