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睐语文,助力老师备课,帮助学生自学!点击领取完整版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
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7、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
8.中华文化如香茗,浅尝一口,便有无穷韵味。千年沉淀,大国底蕴,让人敬从心生。一撇一捺,写出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雄伟;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一拳一脚,打出威风之英姿;中华文化瑰宝海外名扬。衣袂翩翩,华须飘荡,那是孔夫子传扬儒家经典,涤荡思想;驼铃声声,蹄踏万丈,那是丝绸之路沟通起文明的桥梁;歌舞升平,四方朝贡,那是盛世大唐威步天下,亘古流芳。一杯文化香茗敬我泱泱华夏,历承经典,启
文明新章。
9、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柴静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典型事例】
1、河南卫视好戏连台,坚持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2021年,河南卫视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七夕在洛阳龙门取景的舞蹈《龙门金刚》更是又一次惊艳观众,让人叹为观止。与其他地方卫视娱乐至死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不同,河南卫视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
精彩时评:.河南广播电视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创新传统文化视听节目的艺术展现、时尚表达及传播技巧,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呈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媒体只有立足优秀文化资源,唱响“中国风”,紧跟“中国潮”,传承创新,深耕细作,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精彩展现出来,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2、从舞蹈《龙门金刚》到《只此青绿》,从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它平视自己及世界,不卑不亢,不谄不媚,坚定而自信,纯粹而凝重。国潮汹涌,文化澎湃,横贯千古,纵流八荒。纵有青丝蘸白雪,莫看来路生云烟,看我炎黄儿女,风浩浩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手把红旗过大关。
3、还故宫博物院的年轻文物修复师杨玉洁静心学习、传承绝技,她通过清洗、配胶、粘接、打磨、补配等一系列繁琐工艺,恢复了文物往日的神采。
4、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
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5、《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2021年农历新年伊始,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霸屏热搜多日。
14名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年轻舞者是《唐宫夜宴》的主角,她们仿若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了下来,用活泼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为了体现唐朝女性的丰腴身姿,十四位舞者穿着塞有海绵的连体衣,嘴里还含着棉花。而她们的月牙型妆容“斜红”,以及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更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1300年前的唐朝。
现场运用了先进的3D和AR技术,让虚拟影象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演员们动作俏皮,穿梭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 、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整场演出给观众们留下了身临其境的深刻印象。
2021河南春晚同样“出圈”的还有体现太极智慧的武术节目《天地之中》,炫酷的视觉包装,让太极智慧与航天梦跨界结合,大胆创意吸睛十足。
【优秀标题】
1《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2《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3《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4《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