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课型有哪些

99作文网 2025-03-31 19:37 编辑:admin 278阅读

作文课的课型有哪些

什么是课型?

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大而言之,有作文课型、阅读课型、听说课型,有单元课型、单篇课型等;小而言之,从阅读教学来讲,有教读课型、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审美鉴赏课型,有精读课型、略读课型,有讲析课型、讨论课型、活动课型,有文学作品课型、文言文课型等;细而言之,从语言教学来讲,有语言积累课型、语言运用课型、语言品析课型等;微而言之,从语言积累课型来看,又可分吟读美文课、背诵经典课、语言模式课等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课型也可以按活动方式来进行命名,如赛读课、活动课、说话课、写作课、评讲课等。

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有这样一条铁的定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钱梦龙、宁鸿彬、洪镇涛、张富等名师的探索研究成果无一不证明了这条定律。这也说明课型研究在教学科研中、在教学质量上、在教师成才过程里的重要性。

.教读课——教给学生的朗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析读课——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3.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4.研读课——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5.辨读课——在辨析之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6.理读课——在朗读训练中进行语言板块的积累指导;7.练读课——既进行朗读训练,也进行有关字词句段的练习;8.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9.说读课——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10.写读课——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11.听读课——重点突出配乐诵读;12.背读课——指导学生读好、背好课文;13.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14.想读课——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训练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15.助读课——让学生在有关教学资料的帮助下学习朗读,进行阅读;16.联读课——也叫“扩读课”,就是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17.比读课——将能够进行比较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

呵呵O(∩_∩)O~ 我只知道这个!!!

读《从此爱上作文课》,感受黄厚江老师中学作文教学智慧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是许多语文教师避之不及又无法听之任之的教学任务。

    从教近十年,除去大四实习的时候带的那一班学生喜欢作文课,期待作文课之外。上作文课,批阅作文,对我来说是多么痛的领悟。自从我加入刘宏老师的课题组,开始研究作文课的类型,尝试多种课堂模式和评价模式,师生互评的体验让我又有了作文教学的劲头,让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作文课的无限可能。尤其是在这个假期里,我阅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更仿佛是打开了我的任督二脉,让我对新学期的作文课有了无限期待。

    黄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点子有很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老师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这种“种子观”让我看到了作文课的深刻内涵。“种子”虽然微小却含有无限希望,带着温暖的生命气息。作文教学,也不是简单的教授,机械的训练,而是言语生命的相互感染与自我觉醒。老师只有带着“种子”进课堂,师生在互动的过程,才能使种子萌芽破土,生根,发芽,茁长成长。这粒种子不仅仅只是学科上的生长,更是心灵上的,精神上的。人文上的。所以,我们老师在走进作文课堂时,首先要精心选好种子,来激发学生完善和表达的欲望,再施以肥料,补给养分,最终才能让种子茁壮成长。

    当然,作文教学中,仅仅有“种子”是远远不够的,空有一腔热情,而忽略了土壤的肥沃程度,外在环境的好坏,种子也不能顺利生长。如果不能因材施教,不能自由生长,一味的拔苗助长,种子也有可能会烂在土地里。针对当下师生关于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心结,黄老师在书中从理论和实践中,分别为我们建言献策,让我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语文三大怕中的其中之一就是写作文。怎样人学生不怕写作文。黄老师在书中首先提出的观点,就是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活动。自由地、主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快乐。而现如今的学生们很少有人享受写作的快乐。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孩子们的写作就像是带着脚铐跳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法写出真情,写出快乐。主要原因在于写作上的不自由。老师规定的作文题目,教授的作文的方法,审题立意有着明确的指向,孩子本身无感,更无法写出真情,写出新意。当然,黄老师的自由作文并不仅仅是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而是基于一定的写作规律,在平时写作训练过程中以自由作文的形式为主,在,命题上具有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提供一个局部的自由),最好是让命题贴近学生的外在生活和内在生活,尽可能换气学生的内在写作需要,使“要他写”和“他要写”尽可能地统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还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自由,让学生主观上走进写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不排斥作文后,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感人。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胡编乱造,读起来味同嚼蜡,乏味至极。怎样写出真情实感呢?黄老师认为,作文的真情实感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真实存在的。表达真情实感并不一定是原始情感的实录,可以适当的加工,但我们应该把握住一个根本,就是真情实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消极的人生观,错误的价值观,即便是真实的想法,写在作文中也是品位不高,格调低下的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发自真诚的内心,也不是照搬别人的思想。应该是要以“我”为写作中心,表达“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的感动”、“我的感恩”、“我”的同情、“我”的怜悯......写出“我”的丰富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长,“我”的烦恼,“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这一切的灵感源泉不在于外在给予和施加,全部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真正建兴路“我思故我写”的理念,这样的作文,何愁没有真情实感?

    解决了上面的两个根本问题后,还有很多同学的作文还是写不出特色,主要问题就出在了“个性化表达”上。在语文教学的历程中,从小到大,积累的很多好词好句,背诵、默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创造力。黄老师认为,个性化表达,是一种高品位的表达,它必须以文句畅达,表意明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个性、诱惑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在千篇一律中夺人眼球。但是,仅靠记背是无法实现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尤其是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只有思考,才有发言权。否则不论辞藻多么华丽,只是空中楼阁,虚无飘飘。在思考的同时,还需要个性化阅读的支撑,只有在广泛的阅读,积极的思考下,才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素养,才能将外在的言语内化为写作的素材,在遣词用句上更为游刃有余。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凭借这几点成为作文天才,也不是所有的孩子能写出满分作文。我们不能只用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坏。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作文的难易也就不同。黄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倡导作文多元评价。因为作文教学本身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竞赛,不在于分出优劣中差。我们评价的目的应该以促进学生写作所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挑选好的,批评差的。这样一来,两极分化会越拉越大。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成长,享受到快乐和成功。所以,我们在作文评价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标准,让每个孩子在评价过程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去接受作文教学,去感受作文的滋味,去写作的乐趣。所以,黄老师特别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随时引导学生。在宽容中引导,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否则,则会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丧失他们的个性,“泯然众人”。

    通读黄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更多的是从老师的角度,从理念上、方法上指引我们去体会、去感悟作文课的精髓。让我们指导作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布局与谋篇、遣词用句。更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火花,灵魂的升华。既然作文教学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有怎能忽视呢?相信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借黄老师的教学智慧,去点燃我作文教学中的火花,让我的作文课堂绽放最美的烟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