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在我身边”或“友情在我身边”为题的作文
我的不是班委的不知道你要不要。
(*^__^*) 嘻嘻……,是旅游的。
不是特别感人吧……
我的家乡在官桥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一座较出名的寺,叫做“一片寺”。一片寺位于官桥镇境内海拔552米的最高山五峰山。寺为一片巨石盖顶,故名一片寺,又名片瓦岩。石片由左右两支天然石柱支撑,洞内面积50平方丈,可容500人。早在隋末唐初时,僧人道岭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地层峦叠翠,五峰挺秀,赞叹是天下难得的佛家圣地,便在这里建寺。民国初年寺住持瑞融禅师在寺内挖到的隋代银元宝,以及唐代的石刻碑文,都可以推测出一片寺始建于隋末唐初。
再去一片寺之前一定会经过法云寺。那天,我辛辛苦苦地被人“拖”上山后,便急忙到一座亭子里歇息。至于名字,我忘记了。不过,同样的我也知道那座亭子是别人捐钱建立的。那样想帮助别人,为了别人甚至牺牲被21世纪的人物很重视的金钱来捐建,我知道,我明白,那种伟大的心是亿万中华儿女该学习的。
我看看亭子,再看看外面的法云寺。它头上的打石头又是有几个人怎样建立的呢?在朋友的催促下,我小心翼翼的走下亭子,过多的好奇和对佛教的尊敬使我踏进去。我依旧像农村人民一样拜了几拜。好友便急急的告诉我:“莹莹,你渴吗?那里有水,很甜的。就在哪里”说完指了指方向让我过去,我下意识的走了过去。拿起水勺舀了几下喝了起来。嗯,是很甜。不过淑女教育使我停止喝水,我明白。多少人在这个水勺上舔来舔去的,多不干净。后来,我了解到,一片寺可利用的资源就是寺里的那口清泉,无论是什么时候,那泉水都可以直接饮用,而且带有一点点的甘甜,但是根据寺内规定,该泉水不能引到山脚下。泉水是从一口深一米的石井里喷出来的,饮用不尽,你不管是挑了一担又一担,其依然保持着当时你看到的水位。
我相信青春时期的90后都愿意再接再砺到最高峰——宝珠峰去。而我和我的同学也依是如此。高山峡谷,山路崎岖险峻,我是费劲移山心力,在同学协力帮助的情况下,才爬上去。站在宝珠峰最大的石头上,我俯视着下方。那是欣欣向荣的林海,那么青翠欲滴,那么茂盛;绿油油的一片给周围那些蚂蚁般大小的房子增添了不少色彩。居于我有恐高症的情况下,我虽然没有好好欣赏,但是仅仅只是那么一眼对于我而言,也是难以忘怀。我听过一个传说,传说只要到了每年的四月初八,也就是观音诞,这里就会聚集着来自各省市的信众来此烧香,捐献香油钱。他们来一片寺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观看及饮用清泉,另一个就是为了后寺的那块大石头,那个石头有一个神奇传说。据说四月初八,观音诞的时候,如果有人爬上了石头的顶,下来之后绕着石头走一圈,虔诚的向观音许愿,就会实现。但是,毕竟这块石头还是挺危险的,换是在下雨天有人想爬上去,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下雨天,石头很滑。要是真想过去,得紧紧抱着石头慢慢爬过去,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但是有这样做过的人都说很灵。
呆在宝珠峰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很快就又下来了。可是,就这样回去对于我,对于我的同学而言兴许都有些不甘心,我们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的爬上来,就那么呆在那里仅不到半小时就下去了。因此,早闻一片寺的下面有一个洞,我们当地人都称之为“九十九洞”,在上山的半路上可以远远的看到那个洞口,出于好奇我们也踏进去。走在洞巷内,虽然是七八个人,但仍因为洞壁嶙峋突兀又无光线,使人心惊胆战。又由于墙上写着一些注意安全的话,我们也不再敢进去了。
这一次的古迹之旅,我相信我得到了许多。同学对我的帮助,我愿意自恋的认为他们开始接受我了。我们相约在一片寺,开始在一片寺,同样也结束在一片寺。一片寺的传说和历史我还没有调查清楚,但是至少我敢肯定,它的故事会很多,多得数不清。在回去一片寺的路上,我的心在燃烧,我相信我已经得到了比故事更纯真、更美好的东西。
由油菜花想到的的作文
春天里,又想起家乡的油菜花。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家乡的油菜花开得蓬蓬勃勃,铺天盖地,轰轰烈烈,煞有气势!
仲春时节,几日的暖风吹过,村庄、田地、沟渠都松展开了筋骨,越发有了生机。自不必说,柳枝曼妙低垂,柳叶由鹅黄渐变成了嫩绿,正应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就连村前庄后的池塘沟渠也灵动妖娆起来,一扫冬日里干涸瘦萧的景象;若再有连绵春雨的滋润,田野村舍,氤氲在烟雨蒙蒙之中,便有了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此时节,一畦畦的油菜攥着劲地生长,菜叶愈来愈宽大厚实,颜色愈发黑绿,不消几日,淡黄色的油菜花蕾便从菜薹的枝丫处生发出来,经由湿润的南风吹拂,忽然间,花蕾绽放开来,满眼都是纯纯正正的金黄色,鲜艳亮丽,一畦挨着一畦,一片连着一片,铺展开来,黄花丛中,蜂飞蝶舞,让身边的麦田绿也大为逊色了。
春天里,到学校上学,我就要穿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地。不过,我最为期待的是能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看到榕的倩影。
我读初中的学校是一所老式的“会馆”改造而成,始建于民国时期,四面临水,师生进出只能经由前面的路坝。校园内有棵参天的梧桐树,上面挂着一口铁钟,当、当、当,数里之外的人都能清晰地听见悠扬的钟声。
早上,我吃过早饭,迎着晨风,沐浴着春光,沿着村后面的灌渠,跨过小桥,走在油菜花畴间的小路上,恰似徜徉在花海之中。此时,我的目光不时朝榕所住的村子方向瞟去,只见榕跨过小桥,我怦然心动,目光一下子便被榕姗姗的身影所牵引。
榕喜爱一个人走路,平时即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遇见了同学,她也只是嫣然一笑,算是和别人打了个招呼。
榕走路的样子非常优雅,步子轻盈,一根既粗又长的辫子,连同发梢的蝴蝶结,在背后荡来荡去,恰似飞舞的“花蝴蝶”。一次次,“花蝴蝶”在前面跃动,我身后紧跟,不过,为了避免榕的警觉,我还是与她拉开有几十米的距离。有时候,榕回头往后看,为了遮人耳目,消解或减轻我内心的“紧张”,我会把拿在手中的课本当做“道具”挡一挡。就这样,初一时,榕的美好形象已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当时,在我质朴的感觉中,与其他同龄的女生相比,榕文静、优雅、美丽。于是,我尽量抓住时机,恰好赶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遇见”榕。虽然,我与榕一前一后,相隔一段距离,榕并不知晓我的心思与“跟踪”,但在不惊扰榕的自然状态下,与榕走一段路,我的心情无比地激动和愉悦。当然,如果因为我的“跟梢”,让榕受到了哪怕是半点不安,那也是我不情愿看到的事情。
不过,初二时,我辍学了。
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我回到了学校。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依然如期绽放,但在油菜花畴之间的小路上,在奔波于学校与村庄之间的身影中,不再见了那根粗辫子,不再见了背后跳跃的“花蝴蝶”。这一年的春天,遍野繁花,我已无心留念,减了一份激动、兴奋与快乐,多了一份失落、忧虑与惆怅。这一切,皆因榕的缘故。后来,我才知道,榕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她是随父亲迁居到遥远的部队里去了,她的不辞而别带走了一个少年的许多心思。
那年,油菜花开的季节,因为有了榕,才有了一段美好的记忆,而且这记忆非但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还似贮藏多年的佳酿更加醇厚芳香,耐人品味。至今依然不忘家乡的油菜花,因为,油菜花开的季节,有我少年美好的记忆。虽然,我于榕的朦朦胧胧的“暗恋情结”如今看来是十分的幼稚,但对我来说,在内心骚动不安的少年时代,这种情结曾给予过我愉悦和欢欣,并伴随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少年时光。
今年的春天,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油菜花开的壮观情景,更仿佛看到了一个“花蝴蝶”在油菜花畴间的小路上欢快地跃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