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作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拍陵昌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描写钱塘江的文章,要自创的,300到500字左右 钱塘江潮涌之谜 一般说来,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所在 一般说来,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所在。
“一年一度钱江潮”钱塘江潮景变化万千,当涌潮在天边出现的时候,如同素练横江,等潮涌长驱直人来到眼前的时候,又有万马奔腾的气势,那种雷霆万钧、锐不可当的力量给人无比强烈的冲击。 阴历每月有两次大潮汛,分别在朔(初一)日之雷两三天和望(十五)日之后两三天,而在上、下弦之后的两三天则分别为小潮汛。
每年阳历3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北半球时,朔汛大潮大于蛰汛大潮,且在大潮期间日期总是大于夜潮;而在9月下半月至次年3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南半球时,情况刚好相反,朔汛大潮小于望汛大潮,大潮期间的日潮也总是小于夜潮。越接近春分和秋分,这种差异愈小;愈接近夏至和冬至,这种差异愈大。
就全年而言,则以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大潮较大。至于这两个时期的大潮哪个大,则有十九点六年的周期变化,其中一半时间春分大潮大,另一半时间秋分大潮大,两者的差别也由小连渐增大,然后又由大逐渐减小。
潮涌为什么会这么有规律呢?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潮汐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中国人早就认识了这一自然现象。
东汉王充把涌潮同月亮和江道地形联系起来,首次作出了较为科学的物理解释风对潮汐传播也有很大影响。钱塘江涌潮若得到东风或东南风推渡助澜,将更为壮观;若遇西风或西北,将大大逊色。
因此,阴历七月望汛的大潮常常胜过八月望汛大潮。俗称“鬼王潮”。
阴历八月初、九月初的大潮胜过八月望汛大潮的机会也很多。实际上,一年最壮观的涌潮并不都在八月十八日。
宋代陈师道“一年壮观尽今朝”的说法,只不过是当时已形成八月十八日观潮的风气而已。 潮汐既然是海洋水体受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那它应该是周而复始、永不误期的。
钱塘江涌潮为海洋潮波在钱塘江河口这种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当然也应遵守这种规律,可是唐代的孙承宗在他的《江濑》一诗中却写道“休嫁弄潮儿,潮今亦失信;乘我油壁车,去向钱塘问”。 所谓失信,也称失期,就是该有涌潮的时候,看不见涌潮,让人莫名其妙。
汹涌壮观的钱塘江潮究竟有没有失信?早在南宋成淳十年(1274年)就曾有“钱塘江潮失期不至”的记载。 德枯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初到杭州,因不知涌潮的厉害,扎营在钱塘江的干沙滩上,杭州百姓和宋室暗喜,急切盼望涌潮到来,将元军连营鹱去,不料江袭扒潮三日不至,百姓无不为之大惊,以为天助元军,宋皇朝天数已尽。
为此,吴兴华汪让《钱塘江・怀古》诗中有“铁甲屯江潮”不上之句。无独有偶,元素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也有“元灭之时 潮亦不至,但略见江水微涨而巳”的记载。
难怪明代田汝成会发出“昔宋末海潮不波而亡宋,元末海潮不波而亡元,亦天数之一终也。盖杭州是闹潮,不闹,是其变矣”的感慨。
更巧的是明未,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兵进人杭州时,多铎进取浙江,驻营江岸,敌兵见之,以为潮至必淹没,但江潮连日不至,清军惊以为裤助。此外,元代的至正十二、十三和二十年(1352,1353和1360年),明代的嘉靖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534和1547年),清代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41年至1845年),都有涌潮失期的记载。
明人还专门给它起了名字,称为“冻死潮”、“晒死潮”等。 近二三十年内,涌期失期现象也常有发生。
不仅杭州市区,而且筛山、乔司一带也曾出现。杭州附近曾连年发生涌潮打翻船只,甚至涌潮冲上岸掀翻汽车。
1976年开始,钱塘江山水偏少,加上1978年至1979年连续干旱,海宁八堡东面江心的沙洲北移,甚至同北岸相连,江道在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大弯,涌潮不仅传播不到杭州,连海宁盐官镇的涌潮也大为减弱,以至于来观潮的中外游客有兴而来,败兴而去,感叹“海宁观潮名存实亡”,“只有人潮,没有涌潮”。其实,只要地点选择得当,仍可以欣赏到颇佳的涌潮。
一般说来,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所在。
3.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钱塘江大潮 我国 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达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河口外宽内狭,宽处达100千米,狭处只有几千米.海水刚进海口,水面宽,越往里就越受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海水只好涌积起来,并且越积越高,加之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又促进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入时,就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潮至迟于东汉形成,观潮风俗出现在东晋,出名于南北朝,唐时十分猛烈,宋代观潮成规模.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4. 改写钱塘江的作文 静寂的夜幕下,半弯明月挂在星空,灯火璀灿相映下的钱塘江此时是如此的沉静。不见了传说中雄伟澎湃的场景。汹涌的潮水,在高高的江堤下,轻吻着江边石块,随风而来的是咸而腥的海味。
江堤灯光下是三五成群饭后散步的人群,暗淡处情侣在依偎在石凳上。远处江面上黑黝黝的似乎是江中的小岛,伴随着沉闷的马达声,对岸灯火渐渐移动的黑影才发现那是装满货物的轮船。
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极目远望,左右两座跨江大桥灯光璀灿横卧江波之上,宛若两条饮水巨龙。江对岸,华灯初照,彩灯勾勒出沿江高大楼房的轮廓。偶尔远处的烟花腾空升起,在江面上绽开一朵朵彩花。江风吹着头发,静情享受夜色下静谧的江景,别致的钱江美景,让人不由陶醉其中。
5. 500字作文描写钱塘江 每当回想起看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心中就不禁如潮水般地激动澎湃。
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两岸总是人山人海的,全都争着看这天下之伟观。远处的潮水如一条横着的银白色7a64e4b893e5b19e的长线。
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盖地地扑来,如银子堆砌的城郭,又如给浙江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那吞天沃日的浪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片。
四面八方传来的鼓声应和着大如雷霆的潮水声,把浪水推向 *** 。弄潮的健儿站在汹涌的波涛上,傲视着那张牙舞爪的潮水,手持红旗向猛烈的巨浪挑战。
待潮水近身,弄潮健儿们大吼一声,争先恐后地逆流迎上澎湃的激流,万仞高的巨浪顿时吞没了他们,只留红旗仍在水面。健儿们的身影在鲸波中忽隐忽现,犹如一条条勇猛的鲨鱼在与激流搏斗,不时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巨浪怒吼着,试图吞噬他们,但健儿们不为其所难倒,依旧高举着红旗,在波涛中游仞有余,那红旗竟没溅上半点水珠!那惊心动魄的表演如梦似真,令人瞩目,心随健儿们的起伏而起落。“轰,轰,轰!”响起一阵震天的鼓声,健儿们吆喝一声,随着鼓声跃上浪头,乘风破浪,如履平地,两岸人声人声鼎沸,同为健儿们助威。
忽然鼓声嘎然而止,健儿们也如游鱼般消失于巨浪中,顿时两岸惊叫声彼此起伏。突然,数十名健儿从水中冲天而起,两岸刹时又响起了赞叹之声。
( 文章阅读网: )钱塘江那壮观的涨潮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6. 描写钱塘江壮观景象的文章 历史上杭州凤凰山一带是观潮最佳处。
从明代起,海宁盐官成了观潮胜地。近年来,海宁观潮已从传统的盐官一个胜地发展为“八堡――盐官――老盐仓”3 处观潮地。
观潮者可以乘坐汽车自东向西与潮头赛跑,因潮速每小时只有25公里,而车速则有40公里,完全可以赶上潮头。先在八堡看东南“碰头潮”,继至盐官饱览“一线潮”,最后赶至老盐仓欣赏“丁字形返头潮”,大饱“一潮三看”之眼福。
八堡是江河海湾的交汇处,呈喇叭口状,是观赏“碰头潮”的好地方。只见远处潮头若隐若现,不多久南北西端连成一线,如一条闪亮的游龙横冲而来。
涛声由小到大向江口推进,只见东南两股潮水拍岸而来,摹地潮头相碰,满江涌潮,声如山崩地裂,掀起的巨浪雷霆万钧,摧枯拉朽。八堡海塘成了近年来观潮第一个胜处。
在盐官镇,有占鳌塔观潮楼、海神庙等名胜古迹。这里潮势自东而来,不仅最盛,而且潮头齐列一线,绵延数公里,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
潮来时,东方水天相接,泛起一道银线,乍隐乍现,微微起伏,远远望去,像亿万条银白色的鱼在宽阔的江面上跳跃追逐,又似一群洁白的 天鹅排成一线,展翅翩翩而来。后浪推着前浪,似满江碎银狂泻,前浪引出后浪,托起一堵耸立江面的潮峰。
潮头来到眼前时,来不及细细体味,便沉浸在风雪激荡、云水震怒的画卷之中。只见摧枯拉朽般浪涛滚滚而来,如万鼓齐鸣,似千军呐喊,像惊雷掠空,若沙场闹海,直搅得银山滚动,雪屋耸摇,顷刻,潮峰呼啸而过,江水猛涨,波涛泛白,经久不息。
在盐官以西10公里处的老盐仓,还可以观赏到奇特的“返头潮”。这里自1964年筑起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大坝截挡江潮后,便成了海宁观潮的第三佳地。
当海潮撞上这伸入江心的丁字大坝时,潮尖如受惊的猛狮突兀立起,由于突然受阻,陡起丈高水柱,然后潮头折回,形成了一条反方向的白色潮线,滚滚退去,这就叫“返头潮”。 这些观潮景点,都有昼夜两潮。
当月色如洗,江潮忽来时,江面陡寒,水气氤氲,天地变色,也别有一番绝妙的乐趣。在盐官镇,有占鳌塔观潮楼、海神庙等名胜古迹。
这里潮势自东而来,不仅最盛,而且潮头齐列一线,绵延数公里,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潮来时,东方水天相接,泛起一道银线,乍隐乍现,微微起伏,远远望去,像亿万条银白色的鱼在宽阔的江面上跳跃追逐,又似一群洁白的 天鹅排成一线,展翅翩翩而来。
后浪推着前浪,似满江碎银狂泻,前浪引出后浪,托起一堵耸立江面的潮峰。潮头来到眼前时,来不及细细体味,便沉浸在风雪激荡、云水震怒的画卷之中。
只见摧枯拉朽般浪涛滚滚而来,如万鼓齐鸣,似千军呐喊,像惊雷掠空,若沙场闹海,直搅得银山滚动,雪屋耸摇,顷刻,潮峰呼啸而过,江水猛涨,波涛泛白,经久不息。 在盐官以西10公里处的老盐仓,还可以观赏到奇特的“返头潮”。
这里自1964年筑起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大坝截挡江潮后,便成了海宁观潮的第三佳地。当海潮撞上这伸入江心的丁字大坝时,潮尖如受惊的猛狮突兀立起,由于突然受阻,陡起丈高水柱,然后潮头折回,形成了一条反方向的白色潮线,滚滚退去,这就叫“返头潮”。
这些观潮景点,都有昼夜两潮。当月色如洗,江潮忽来时,江面陡寒,水气氤氲,天地变色,也别有一番绝妙的乐趣。
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听人家说:盐官的潮水十分盛名,是难得一见的天下奇观。稍大一点时,我读了一篇文章,题为《观潮》,这文章写得颇有风度,就这样,钱塘江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
然而,几年后,才知,原来盐官就在海宁市内,乘车半小时便到了。于是,我年年看潮,但百看不厌,今年也不例外。
每每看见“观潮”二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月前的景象。 今年的农历八月十六,可是个好日子。
虽然天气已渐渐入秋,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家的看潮热。都说:“十八潮,如山倒,像白浪飞跃的黄山云海,像日光下潋滟生辉的雪山银涛,使人惊叹不已。”
又听大人们讲:“今天风狂浪大,潮是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嘿,我不由地暗暗高兴,这下,我可以大饱眼福了! 约摸12点50分,潮来了。
在眼间的尽头,霎时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带子,这条带子越来越宽,由东至西缓缓移动。潮从“S”形,慢慢变成了一条直线,朝我们这边涌来。
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浪拍云,云吞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似是千军万马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这便是著名的一线潮。在观潮中,也是我们一家更和睦,更融洽。
满满的潮水不正像漫溢的幸福,潮汐有升有落,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当它满满地呈现在面前时,唯一该做的就是静下来,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
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
7. 写钱塘江的文章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钱塘怒潮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钱塘潮的形成
涨潮和落潮是海边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历望日(即十五日)后两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涨落潮的产生是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地球、太阳、月球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别强大。中秋节正值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时,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恰接近直线,所以秋潮较大是个一般现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成了一堵墙,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
8.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八年级300到600字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如此壮丽景观,世上只有二处,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一是钱塘江。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