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求解题思路,我该怎么答题?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99作文网 2025-04-10 22:37 编辑:admin 254阅读

语文阅读求解题思路,我该怎么答题?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

文章采用了……的结构方式,有利于文章……。特别是文章的……段,在结构上呈现出……的特点,在文章的表达方面起到了……的作用。

行文思路:

首先以~~~~开篇;以~~引出~~话题;提出~~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其次,阐述~~;列举~~阐明~~;描写~~;记叙~~; 

最后,以~~~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首尾呼应,强调~~

答:文章开篇由秋天的表情和神髓引入话题, 

其次,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 

接着描写黄金树的成熟完美,抒发了作者对黄金树的赞美, 

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 

最后以发出“对树充满敬意吧”的呼吁收束全文,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6、文章以……为线索,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1. 以时间为线索:常是以时间的变化或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以做某件事为线索.如就以“我”回忆藤野先生为线索.

3.以某事为线索.如《背影》一文的线索是背影.

4.以见闻为线索,如《故乡》就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5.以某人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是文字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藤野先生》的暗线是爱国主义感情,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一感情变化为线索.

7.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1.判定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行文线索,然后对号入座。对其作用的分析,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作者情感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

答题模式:文章采用了……的线索,使得文章脉络……,结构……。

2.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线索来把握,在明确线索的基础上,按文章的写作顺序依次梳理。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了……,中间写……,结尾写……,这样,文章的思路……,结构……。

3.分析整篇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解答这类问题,先整体了解文章总的结构特点,然后抓住其独特的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不可面面俱到。答题模式:文章采用了……的结构方式,有利于文章……。特别是文章的……段,在结构上呈现出……的特点,在文章的表达方面起到了……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黄昏》(林季羡)的答案是什么?

1.(5分)第一段中写道: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分)第二至三段中写到了一个文学形象牛虻。

(1)第二段中牛虻的真实和迷人各指什么?

(2)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3.(4分)本文题为黄昏,却在最后一段写起了黑夜。对这样一种跑题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4.(5分)在下列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题,参考问题提示,对《黄昏》这篇散文作简要的赏析

(不超过60个字)(多选视为答题无效)

(1)对于黄昏,人们的惯常认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简析《黄昏》主题的匠心。

(2)文章取材,常有一草一木总关情的感叹。简析《黄昏》选材的智慧。

(3)文章结构,常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简析《黄昏》布局的技巧。

参考答案

1.(5分)(1)①与鸽子相比,作者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无奈;②与大自然的永恒、无限相比,作者感到了人生的短暂;③黄昏时分,作为病人,作者的心常会感到紧张、无望、冷寂。[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2)由鸽群、黄昏引发的不快感受写起,既与黄昏的文题相照应,又为后文回想牛虻而产生心理转变,变得超脱和勤奋、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奠定基础。[评分标准:本题2分。与题目照应和与下文照应2个要点各1分。]

2.(4分)(1)①真实指牛虻虽为英雄,却有缺点,有恐惧情绪。②迷人指牛虻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议无反顾的英雄(或:牛虻心中虽有所恐惧,但并不从此走向畏怯,而是比过去更勇敢。)[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小问1分。](2分)黄昏的景色使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评分标准:本题2分。珍惜生命,1分;生命有意义,有价值,1分。]

3.(4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跑题。本文虽以黄昏为题,作者的主旨在于告诉人们,特别是年轻的读者:我们要能够预感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在不断的体验生活中追求深刻。因此,文章最后的体验黑夜,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评分标准:本题4分。对主旨的概括,2分;结尾对主题的深化,2分。]

4.(5分)[评分标准:本题5分。观点正确,2分;结合作品合理分析,3分。]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在命题的提示或限制下合理分析与阐述的能力。答题要点如下:(1)主题的匠心,主要表现为作者对黄昏所持观点的新鲜与深刻。中青年预先体验黄昏甚至黑夜,严肃、深刻地体悟人生;黄昏是美丽的,它能促人珍惜生命,给人努力拼搏的力量;黄昏虽然短暂,却令人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使人产生敬畏之心……凡是本文中不同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惯常认识的那些新鲜感受、深刻感悟,任选一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2)选材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典型性、丰富性、新颖性上。本文的选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阅历材料,如生病、写书、夜航等;一类是阅读材料,如《牛虻》《高龙巴》等。以这些为论据,分析出上述三性中的任何一性,能自圆其说即可。

(3)布局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不平上+作品结构反映了作者内心情绪的起伏。本文在结构布局上表现了一个思索者追求、释怀的过程。压抑(病床感受)--超脱(回想'牛虻')--品味(出院写书)--感恩(夜航放歌)的布局安排,衔接紧凑,层层深入,使文章读来感觉思路清楚,不平淡乏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