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雨的散文和诗
这里有余光中的: 汪国真 雨的随想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漫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帮一下忙 ,写一篇有关雨的诗歌或散文
例文,仅供参考
听雨
是隽永在杜牧的杏花酒中么?是潇洒在晏几道的琵琶弦上么?夜里,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总爱听雨,特别在春天的夜里,纤细的雨丝,一帘交叠着一帘,连绵不断地闪烁着,演奏出一曲宁静的春之声。雨声是寂寂春夜中最美好的音乐,有时清凉明快,有时凄凉哽咽,随着听者的情绪,心境会演绎出不同的听觉效应,也会衍生出“梧桐细雨”的範锭顿瓜塥盖舵睡罚精名句和“雨打芭蕉”的名曲来。
声声长,声声短。夜雨,淅淅沥沥地沿着岁月的沧桑一路从天宇之中传来,柔情地伴着我的思绪,浸润在唐诗宋词之中。春雨下在夜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落在地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飘在空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春雨洒在旷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雨恋在农家,“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雨浓了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雨润在心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蒋捷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亦将听雨之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雨是有生命的,轻轻的飘来,静静的落下,洗去大地的尘埃,滋润万物萌生;雨是有心声的,雨声是天籁之声,远离尘世的喧嚣,毫不夹杂一点污念。静静地听着外面的雨声,听着雨的温柔、雨的豪放、雨的缠绵、雨的呢喃,听着这春夜的雨声,思绪便也随之飞扬。
有的雨声是人心灵的剖白,那圈圈韵律和阵阵涟漪让你更明白,那是她与他心灵的诉说。因为有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才让诗人有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想象。
有的雨声是在渲染着人们惆怅和忧伤的情调。 因为“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竟让才女“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感悟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有的雨声是人心灵深处那根缠绵的情愫。因为“试问闲都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才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美景。
是啊,人拥有的,雨也有;而人没有的,雨仍然拥有。这些都能从雨的声音中觉察和品味出来:竹雨的淅淅沥沥,那是竹与雨的品性的融合,它用雨声描绘着竹的高风亮节和雨的晶莹剔透;荷雨的点点滴滴,那是荷与雨的心灵的渗透,它用雨声传播着荷的冰清玉洁和雨的玲珑玉润。“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春雨桃花,缱绻风流,道不完莺莺燕燕,花花叶叶,秋雨梧桐,缠绵悱恻。
夜已深,窗外,春雨已浓成帘幕……
吟雨殇
细雨缠空,花湿红裳,寂寥又逢春.
燕落残檐,黄昏迷恋故人萧.
一曲情殇过,春深夜未眠.敢问月何缺?不愁断肠人.
花有意,绽放随流水;水无情,东淌不复生泉处.
久属情中性,落花残月共生悲.
耐何?伊人伤秀雨,憔悴人伤透.
绵绵细作飞离物,割断情缘似无情.
断不是酒来生温,怎奈如此寒冰?
萧声断,残月升不现,朦朦; 举头,悲空雨不休,淋淋.
欲归还留,唯徐步.
轻叹雨生浓,是春也似冬.
何日艳阳归?恐,愈盼愈生远.在人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