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雪 全国中学生阅读散文
寂寥枯燥的冬季,有了雪花儿,就有了灵动,有了情趣。
雪花儿以优雅的姿态在空中飘舞,心绪也随着雪花儿轻盈的舞步浪漫起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儿怎么可能大如席呢?多少次落雪,试图寻着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思路,去寻那大如席的雪花儿,费尽心思,怎么也没能找到。难道是诗人的呓语?难道是诗人浪漫的过了头?一次偶然的机会,见一农民编织席子,薄薄细细的篾片,在他巧手的摆弄下,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席子。我猛然顿悟,漫天的大雪,雪花儿密密麻麻的交织在一起,铺天盖地的落下,不就是用雪花儿编织的如席雪花儿吗?叹服诗人非凡的想象力,把燕山大雪描绘的惟妙惟肖。
雪花儿是有灵性的,常常能激发文人雅士的灵感,踏雪寻梅,吟出了“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千古佳句;翻越绵绵雪山,找到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亦真亦幻的感觉。
雪花儿是诗人的情人,诗是雪花儿和诗人灵感的结晶,诗人、雪花儿、诗,前世今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雪花儿往往让人浮想联翩,一觉醒来,向窗外望去,银装素裹,世界魔幻般的改变了模样,试想,黎明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否悄然离去?昨夜,风雪夜归人是谁?今天,善良的农夫还会遇到那条冻僵的蛇吗?
雪花儿是快乐的天使,她把孩子们带进了冰雪的迪斯尼乐园。任凭孩子们天真幼稚的想像,去塑造各种各样的雪人,扣上一顶草帽,就是勤劳的农民伯伯;戴上一副眼镜就是亲爱的老师;安上一撇胡须就是慈善的老爷爷......。雪蛋打在身上,砰的一声绽开了飞溅的雪花儿,孩子们笑弯了腰;几个孩子吃力的滚动着雪球,娇嫩的小手冻的通红,红红的小脸上带着笑容挂着汗珠,那里有雪花,那里就有孩子们的笑声。
数不清的雪花儿落在地上称之为雪,无垠的雪就是雪花儿的海洋。在这个银色的海洋里,绵绵群山化做了翻滚的银浪;莽莽昆仑只是荡在银海中的一叶小舟,世界屋脊珠穆朗玛,仅是小舟高高扬起的风帆;涛涛黄河,在银海里化作了一条洁白的玉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变成了一方遗落的白手帕;茫茫林海,是写在素娟上的诗行。在雪花儿的海洋里,所有庞然大物 都变成了细小的微雕。博大展示了雪花的气魄,包容是雪花儿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是大爱,给所有无助的人,送去温暖;包容是”有教无类“,圆所有孩子的读书梦;包容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有展示才华的舞台;包容齐家,家会和睦美满;包容治国,国会政通人和;世界有了包容的胸襟,地球村就能容下所有的国家相互促进,和平发展。
雪花儿似冰清玉洁的冰美人,冰美人也有暖暖的心,浓浓的情。寒风中,她把锦衾素被,轻盖在瑟瑟发抖的麦苗身上,麦苗安暖,熟睡中做了一个瑞雪兆丰年的美梦;春风归来,片片雪花,化作滴滴春水,滋润干渴大地,大地感恩,捧出了遍野鲜花;雪花儿把春水掬给小溪,小溪淙淙,吟出了天濑之音;雪花儿把春水献给大海,大海情深,开出千朵万朵绚丽浪花。
柔弱雪花儿,也有男儿血性豪迈。雪花儿也曾共呼啸寒风,横扫千里雾霾,荡尽寰宇尘埃,待雪逊旭日,碧空如洗,同雪花儿一起,笑看白云蓝天;雪花儿也曾驾长风扶摇直上九天,战罢玉龙三千,散玉鳞残甲漫天;雪花儿也曾高峰堆雪涌浪拍天,无意间,击碎闲云一片;雪花儿也曾在边疆哨卡,披一身寒霜,踏一程冰雪,共战士站岗戍边;雪花儿也曾在最冷枝头,依梅花为伴,浸一缕寒香,唱一曲红梅品格;雪花儿也曾做青松陪练,练出了挺拔,不屈,顽强的青松气质。
风起时,雪花儿舞在空中,很美,很飘逸,人们对雪花儿的赞美溢于言表。雪花儿在空中徘徊彷徨,很无助,很无奈。“飘”和”飞“不是她的本真,“落”是她心中坚守的执念。落回大地母亲的怀抱,落回高山之巅,除去浮躁,默默沉淀,厚积才能薄发。
千年以后,雪花儿长成雪山,待时日,吼声如雷,排山填海,飞奔万丈,小雪花儿也能迸发出巨大能量。
生生不息的雪花儿,在流年中沧桑,在时空间穿越,在净土和红尘中轮回,在雪与水间蜕变,升华。
接住一片洁白的雪花儿,雪花儿在掌心瞬间融化,化成一颗晶莹的水滴,一会,水滴消失了,消失的没留下一点踪迹。当她再次回到掌心时,已经不是从前的那片花儿。
郭福来的诗歌如何写农民?
父亲为他种下文学的种子
“我睡着的时候/身外的世界都死了/只有梦/很招摇地活动起来/一条灵动的蛇/衔起一支如意花/在烟云雾霭中/失重般飘荡……”这些诗句的作者,是吴桥县安陵镇后张家洼村47岁的农民郭福来。
郭福来说,几十年来,是诗歌在支撑着自己前行,不管多忙多累,只要灵感一来,他马上会把诗句写下来。目前已经写了几百首诗,目前发表的诗歌、散文有30余篇。
对于自己写诗的爱好,郭福来说这得归功于曾经当过教师的父亲,是父亲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小时候,郭福来家里很穷。为了不让他和其他小孩子玩闹消耗体力,郭福来很小的时候,父母下地干活就带着他。当时在中学当代课老师的父亲给郭福来讲了很多童话故事。再大一点儿,父亲就给郭福来讲唐诗宋词。
“那时,我的心就像一片广阔的庄稼地,父亲将文学的种子悄悄埋进我的心土里。”郭福来说,正是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非常爱好文学,而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生活再难从未放弃理想
受经济条件所限,郭福来勉强读完了初中课程,就回家干农活了。
结婚后,为了补贴家用,郭福来在忙完地里的活儿后,就摆地摊卖点儿针头线脑、袜子手套之类的小玩意。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郭福来每天提着一个大袋子,步行十几里路到邻村的集市上摆摊。随着日子好一点儿,郭福来买了自行车,能去稍远的村镇赶集卖货了,后来在村里开了自己的小卖店。
郭福来说,整天为生活忙忙碌碌,但他爱好文学的心依然如故。他把香烟外包装纸收集起来,有时灵感来了,就把诗句随手写在烟盒纸的背面或孩子不用的作业本上。因为那时从来没有想到能发表,郭福来也没有对这些诗句系统整理和保存,现在,不少写着诗句的烟盒已经找不到了。
朋友扶他走上文学创作路
“写出几百首诗,还能发表,这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是他们扶我蹒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路。”
2007年,在文学创作上已小有成就的一位老同学给郭福来打电话,鼓励他拾起笔书写自己的感悟。即使不能发表,也能给单调的生活增加情趣。同学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文学爱好上,写出了更多的诗作。
因为郭福来家里没有电脑,一位热心的朋友把他写在纸上的诗句打成电子版,并帮他联系向报刊杂志投稿。很快,郭福来的诗作《我的心站在诗意的门口》发表了。朋友帮他积极参加市里媒体举办的征文比赛,多次获奖。
日前,由面向全国零售终端的报纸《黄鹤楼周刊》主办的第三届出彩零售人评选活动揭晓,郭福来凭借着自己在诗作上的精彩表现,获得“出彩零售人”年度优胜奖,《黄鹤楼周刊》对他进行了介绍,并连续两期刊发了他的诗作。
郭福来的诗清新雅致,深情隽永,透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生活的点滴场景和感悟以及对亲情的眷恋珍惜。今年春节的一个雾霾天,他心生感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好想晒晒太阳/晒晒被褥/也晒晒受潮的理想/我和太阳离得很远/就像理想和现实一样/我瑟缩着手捧起书本/知识像暖炕一样/随着血液/在我的身体里流淌/每个字每个词/跳动起/闪闪的火苗/啊/我的手里捧着/无数个太阳。”
做渴望美好生活的“清新诗人”
郭福来的妻子有眼疾,几近失明,两个孩子中,小儿子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除了给家人治病,还要照顾90岁的老人,郭福来一家的生活一直过得比较紧巴。
今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郭福来让女儿和妻子在家照顾小卖店的生意,自己则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北京一家布展公司打工。打工生活很辛苦,十几个人住一个通铺,为了降低生活费,他们早上7点自己做饭,工作中间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有时加班要到午夜时分,甚至次日凌晨。即便这样,郭福来仍然没有放弃看书、写诗,吃完饭后、晚上休息前,他都要捧起书来读一会儿,有感触就拿起笔写下来。很快,他的诗在班组天地发表了十来首,工友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对于未来,郭福来说,他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执着地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做一个有美好生活愿望的“清新诗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