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写过的小说有哪些?

99作文网 2025-01-06 05:36 编辑:admin 278阅读

一、宗璞写过的小说有哪些?

宗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激州。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纳世小说《红豆》(《人民文学》明茄蔽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XXX 代表作 XXX

《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

二、宗璞写的现代诗有哪些

宗璞主要是以写散文为橡拆主

宗璞的作品氏如卜主要以散文小说类为主,现代诗尚无具体记载。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歼穗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

三、丁香结最后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丁香结最后一句的含义:

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结,是解丛岩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丁香结》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来年又有毕郑枝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丁香结简介:

《丁香结》手敏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四、花的话(作者宗璞)读后感

作品鉴赏 宗璞既写小说,也写散文。在散文创作方面,她写了不少国外游记一类的作品。她的这类散文热情洋溢,也很有魅力,选取的事件多侧重写与外国友人的友情,以及这种友情的真挚诚恳深厚,读之让人感动。也有不少是国外风景胜地的观光,信笔写来,亲切感人,读者如身临其境。由于作者对于外国的文化人情有较深的了解,有一种世界的开阔的眼光,因此她的这类作品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宗璞的散文也写国内的事情,既瞩目社会现实,也写个人的情绪体验。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来形容,是很贴切的。宗璞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又在一个中国哲学家庭受到传统哲学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创作却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文化散文,她仍是每到一地或每见一物就想起了历代文学作品的有关描写,而自己的感受却被忽略了。宗璞是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进行散文创作。尤其可贵的是,她不是不知道过去那些文学作品的有关描写,她或伍很具体地了解这样一些文学遗产,然而这些优秀遗产却并不影响她此时此地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人之所以写不了文学作品,正是因为他们读文学作品太多了。对于过去文学的亮点变成了对于现实生活的盲点,面对生活现实中的某景某物,他们立即可以滔滔不绝地背诵出众多前人的吟诵,可就是找不到此时此地的生命感觉。宗璞不是这样的文人。就以《丁香结》这篇散文来说,它的创作完全建立在作者多年的感情积累与顿悟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她的体验与感觉之上。多少年来她一直每年看丁香,也可以说多少年前以来她心里就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但她一直没有萌发写散文的念头。可以这样说,她是在对于人的一生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有了更深的体会与顿悟之后,才忽然在一次春雨里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再联想到古人“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这才找到了这篇散文的构思。古人的“丁香结”只是在孕育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启发了她,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体验与思想是她自己的。因此,这是一篇“言志”的好散文。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既可以是包袱,它压缩生命的感悟,但也可以是一个启示,就看作家怎样处理了。在接受这种启示的时候,作家的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宗璞在这点上衫和或很有优势。“丁香结”这个概念不仅加强了作家的观察能力,而且,她由此想到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并且把这个意思引申向作家所一向关注的社会现实: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结,是解不完的。然而,宗璞是现代作家,她并不要像古代作家那样一味赞颂作为“愁品”的丁香所象征的愁怨,她不必要渲染忧愁,她有现代人的洒脱:“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送黎遄》是一篇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的散文,宗旨是提倡青年不忘天下忧乐,投一分力量来减忧增乐。这篇散文的力量来自作家的厚积薄发。作家对于社会,尤其对于青年是很了解的,诚如作家所说,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而且所送大都为青年,但她却只选了这样一件送行的事来写,这说明她选材的严格。这篇散文正面赞扬奔赴基层去开拓事业的青年,其反面是批评对他的误解和责难,其含义是很深的,而境界是很高的。在“出国热到了白炽化”的背景上,在小市民们的不理解的责难和误棚困解声中,宗璞写了这样一位青年,他抱有为国家兴盛做一点事的热望,远远离开京华而去穷乡僻壤。这样高昂的调子,但却相当真挚,很有道理,因此它不是高调。

《花的话》一文,赞扬了二月兰默默无闻的精神,批评了其他花儿的互销码槐相炫耀。可你是否发现,如果不是小男孩发现了二月兰,它或许至今还躲在角落里不被人发现,也就更谈不上赞扬它了。由此可见,好的东西不一定总被人们发现,金子不一定总会发光。

当然,默默奉献固然可贵,但如果一直保守自己,不与别人竞争,自己有才不露,那么你身上再有才华,也不会被人发现。就如同一快灿灿的黄金,被深埋在地层底下,等待人来开掘。而当别人在极力展示自己的才华时,你却依然坚持“默默无闻”,这样所得到的结果显然不同。就像胡迪菁的自序中说的那样:“公平的权益不是坐着等来的,更不是跪着求来的,而是站着跳起来使劲争来的。”默默无闻的二月兰就缺少这股“争”的劲儿,它只是在默默的等待着,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身上的闪光点因而显露出来。但是,“坐着等来”的机会真的有那么多吗?因而必须选择竞争。

榆叶梅、桃花、玫瑰等花儿都大加赞扬自己的特点。它们是骄傲自大吗?是的。因为他们有理由骄傲,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他们敢于站出来夸耀自己一番。这说明它们一股强烈的竞争意识。都努力散发耀眼的光芒,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它们都是站着的英雄!

人们总是用“是金子总会发光”来劝慰那些未“金榜题名”的人。然而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勇敢地站起来竞争,才可能为自己夺得一席之地。否则就会成为被社会遗忘的深埋在地下的金矿。

古人云:“千里模缓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人才辈出,但发现和挖掘人才的“伯乐”却微乎其微。所以,我们更应该竞争,在众人面前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力争坐得更好。现在手捧文凭亏友到处求职的大学生多得是,难道当别人问到你的特长和曾获何奖励时,你依然在人们面前“默默无闻”吗?显然不行。这时,你必须大大方方地说:“我在这方面有经验,在学校受到多次嘉奖,我的条件比别人好,这个工作我能胜任。”否则,当你还在思索到底该不该竞争时,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

同学们,是金子不一定总会发光。让我们从小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为自己开拓出一片美好的蓝天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