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1、问题解读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 4、感悟中心 5、篇章结构 6、重点探究 7、佳句欣赏

99作文网 2024-12-20 18:06 编辑:admin 134阅读

以下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能肆启拦力培养点: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

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中精美语句的含义,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旁慎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裂胡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领会修辞的作用。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宋璞:著名女哲学家、教育家、爱国人士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是当代文坛的一棵“常青树”。50年代中期,她就以短篇小说《红豆》引起文坛瞩目;文革结束后,她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期,在短时间内发表了《弦上的梦》、《鲁鲁》、《我是谁》、《三生石》等重要猛胡羡作品;80年代中期以来,她开始创作四卷本的长篇《野葫芦引》,迄今已完成两卷《南渡记》和《东藏记》,目前正在写作第三卷《西征记》。如同那一代人,当代中国的沧桑变换深刻地镌刻于宗璞的人生经历之中,她曾这样写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时满怀热忱地燃烧了青春,在以后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无尽无休的各式运动中,过早地花白了头发”。当代历史的影响也呈现于宗璞不同时期的创作当中。但是,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宗璞的特色并不表现为历史潮汐留下枝拍的烙印,毋宁说,她始终是作为一个“本色”作家攫取着当代做雹文坛关注的目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细腻敏锐的内心世界的呈现、优雅严谨的文字,以及对于知识分子人格的持续关注,使得宗璞的作品有着当代作家少有的一贯品格,也成为她遵循的“诚”与“雅”风格的最好注脚。

名:姿孙宗璞,(冯宗璞)

时:当代

地:河南唐河人,生在北京

著:《弦上的梦》《三生石》

评:女作家

本文选自:《铁萧人语》

本文主旨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郑茄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本文采用的手法是: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写作角度:花形、花色、花态

本文迹丛链线索:紫藤萝

写作顺序:由整体到局部(赏花—忆花—悟花)

版权所有人:自己!!!

以下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能力培养点: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

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中精美语句的含义,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燃弯(上)

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链薯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棚段者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领会修辞的作用。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作者简介

冯钟璞 ,笔名:宗璞 原名:冯钟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时代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容、文体不限。

教材全解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