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的事例

99作文网 2023-07-12 08:46 编辑:admin 284阅读

一、慈母的事例

我是这样理解慈母情深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是我们儿时的依靠。记得我上小学时,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家里特别穷能穿暖和就不错了,我特别想有件防寒服心心念念好久了也不敢和母亲说,知道家里穷。

母亲看到我同学都有防寒服,母亲用割草卖的钱给我也买了一件防寒服,当时给我开心坏了,母亲把我楼在怀里说,都是妈妈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这就是我慈祥的母亲。

我当时流下了眼泪,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以后长大了一定孝顺父母,让妈妈在变老的路上有我细心的陪伴和照顾。

二、现代慈母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高尔基的《童年》中的母亲叫-----瓦留莎。《童年》简介: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高尔基的《童年》中其他的亲戚名字及关系1,瓦留莎------母亲2米哈伊尔,雅科夫------舅舅3萨瓦杰耶维奇---父亲4娜达丽亚----舅妈5萨沙---表弟6卡捷林娜----表姐7阿库里娜.伊凡诺夫娜----外婆8瓦里西`.卡希林---外祖父9马克西姆---未出生便夭折的弟弟

三、现代慈母墓碑碑文

母亲碑文由右向左竖式。

四、慈母的典范

《三字经》的孟母叫三迁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后人把她与徐母(徐庶母)、欧母(欧阳修母)列为做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 教养长大成人。

起初,他家居邹城以北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经常学着埋坟头,哭丧。

孟母认为住在这里不利于教养孩子,遂迁居至城西庙户营。新居与市场为邻,市场上行商坐贾,拍卖喧闹,孟子受环境影响,又模仿商人的样子。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又把家迁到县城南关的学宫旁。

孟子于是嬉戏"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说:"此处真可以居吾子矣。"这就是"择邻三迁"的故事。

最初孟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并说:我织布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这就是"断机教子"的故事。

经过孟母三迁择邻、断机以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五、慈母的现代诗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__黄景仁《别老母》

2、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__王建《短歌行》

3、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__白居易《母别子》

5、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__杜甫《石壕吏》

6、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__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7、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8、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__王建《渡辽水》

9、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__王冕《墨萱图·其一》

10、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2、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__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13、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__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4、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5、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__李白《豫章行》

六、描写慈母的现代诗词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