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关羽这个人?

作文网 2023-04-01 17:31 编辑:admin 291阅读

关羽在荆州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不是打的曹操想迁都,而是教荆州人民认字。

《关羽——从人到神》: 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曾颁行《劝农崇学》章程,包括《劝农规条》二十六条、《崇学条规》三十一条。关羽此举,为的是让荆州民众“或为农为士,庶几善用其心力,俾斯土有唐虞之风,三代之治”。

这本书是社科院濮文起先生写的,我暂时还没收到这本书。不过来源应该可靠,因为这个说法和吕蒙所说的“恩信大行”有所对应。

可能有人不理解当时搞教育有多么困难。这么说吧,夏侯惇被《三国志》黑成现在这个样子,陈寿还不忘说一句他勤于学习。

《三国志夏侯惇传》: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肯学习,可以参与政治建设,就能当魏国大将军。吴国那边也一样,吕蒙在军闲时读读书,大都督便非他莫属,哪怕他的战略和推荐人鲁肃大不相同。

那建设学校呢?想都别想!

《三国志·刘馥传》:“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余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

曹操时代,曹魏的太学根本没有。曹丕虽然立了一个,但持续鼓捣二十年,办的一塌糊涂。东吴更糟心,除了孙休的一年制大专,从头到尾都连太学的影子都没有。

既然没有教育部门,那大家该怎么学习呢?答案是请私学。但这个门槛就高了,属于拿钱找爹认,不是一般寒门负担的起的。门阀制度形成于魏晋时代,和这种情况不无关系。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关羽的崇学行为仿佛就像穿越过来的一样。在战火纷飞的荆州地区,形成“唐虞之风,三代之治”,这是怎样的一个圣人!

关羽的这番作为也有了一定的回报。来看看襄樊之战中,关羽和魏吴两国的名将对比。

关羽方

武将:关羽、关平、赵累

文官谋士:王甫、廖化(时任主薄)、马良。

兵力:大约三万人

218年—219年8月,被关羽单方面暴打的曹魏方

后方总指挥:曹操

武将:夏侯惇(存疑) 、曹仁、满宠、吕常、于禁、庞德、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裴潜、温恢、吕贡、胡修、傅方、东里衮。

文官谋士:司马懿、董昭、蒋济、桓阶等。

总兵力:十万左右。

219年8月后,魏属吴国方:

后方总指挥:孙权

吴王下属:吕蒙、陆逊、孙皎、朱然、蒋钦、潘璋、丁奉、诸葛瑾、虞翻、是仪、吴范、马忠。

蜀汉叛徒:糜芳、傅士仁。

兵员:五万左右。

219年8月后,魏国进一步增派的人手:

和吴国结盟后的补充武将: 张辽(路上)、徐晃(替代曹植)。
兵力: 徐晃带兵两万左右,其余不明

也就是说,关羽用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名将领,率领着从荆州三郡调集来的三万兵马,与魏吴两国三十员将领十五万人马打了近一年(不算谋士)。显然关羽部队的士兵素质和另外两国有质的区别,当中存在大量不为人知的寒门谋士和将领,大大提升的军队运作的效率。他们就是关羽崇学的成果。

这也正是我厌恶魏吴两国喜爱蜀汉的原因之一。魏吴两国真的就是一伙普通军阀,他们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微不足道——就算有也多是自然发展而来的,统治阶级缺乏必要的积极性。这两个政权无论谁统一天下,都一定会落得“时无英雄”的下场。要真正恢复汉朝昔日的荣光,非蜀汉莫属。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关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位定国之将,更是一位治国之臣。他为世人所称道的武功事迹只是他作为武圣的一小面,其真实面貌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在治世里得到重用,恐怕贡献反而会更大。



P.S.讲一个鬼故事,隔壁日本友人恐怕比我们还早发现关羽崇学的事。




P.S.感谢评论区大佬,出自《汉关侯文翰故事》。该书收录入《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算是比较官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