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怎么备考??
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将于3月底、4月初进行,今年安徽省申论考试仍然分A、B卷,其中,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申论》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申论》B卷。报考计算机、法律、财会、公安、外语等专业性较强职位的人员,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和《专业知识》三科;对于公告的详细信息考生要仔细阅读,同时还要统筹规划,有效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首先,以真题为导向,以教材为辅助。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申论备考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资料,要反复研读,不仅仅是做一遍看看答案就可以了。所谓“读”就是仔细研读真题的给定资料部分,在不断的阅读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同时要边阅读、边思考;所谓“研”就是研究题目、研究材料的组织以及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复习过程中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题型的作答方法掌握差不多了,可以在预留的真题中做一下练习,测试一下掌握的程度。先了解一下《考试大纲》要求,了解测查目标、试卷结构、试题内容、考查规律、评分规则和标准,知道申论为什么而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由过去的考试实践推知未来的考试,再来看真题,结合真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真题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要真正把真题吃透才能出奇制胜。教材要随时翻看查找,如果做题过程中想到那个知识点不是很明确了,就翻出教材来温习回顾下,增加记忆,深入思考。
其次,坚持四大能力的加强训练。申论考试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能力的测查才是申论考试的最终目的。
一要坚持阅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阅读上,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份计划,几天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材料,读材料的时候要不断思考,不要只是机械的阅读,久而久之才能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要加强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类试题,题型多样,出题方式灵活,并且在不断地发展中推陈出新,增加了考生对此题型的把握和作答难度。考生阅读或做题的过程中要多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延伸拓展。
三要边阅读边思考相关对策。提出对策类试题是申论考试的重要题型,申论材料中必然会反映问题,这要求考生针对全部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章论述或公文写作中也时常出现对提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四要多读优秀的时评文章或者作文。对文章写作,平时复习过程中要多阅读一些理论水平较高的文章。以增强自己的语感,不断积累,为写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平时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要重分析。如果文章仅停留于对给定材料的大量复述和引用上,忽视自己的独特分析和必要论证,文章很难让阅卷者信服。要忠于材料,但不是无限制的复述材料。其次,要重论据。缺乏论据,空发议论,或者是对策的机械罗列,很容易降低你文章的印象分,没有血肉、空有骨架的文章也是不会得高分的。这就需要考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名言警句,典型事例的记忆等等,论据的使用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能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一长段的长篇大论往往不及一个小事例或者一句名言来得有力度,来得精练。再次,要重立场。在作答的过程中,考生必须要摆正自己的论述立场,谨慎下笔,即立场要“鲜明”,立场是文章写作之根基。考生在下笔写作之前一定要经过谨慎、系统地思考后再写。
再次,实战模拟,严于律己。很多考生可能觉得申论考试看看就行,最难的莫过于写篇作文,翻阅一下自己的之前笔记,熟悉下教材中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去考试了,结果可想而知。实则不然,“看”固然重要,但是实践出真知,动手、动脑去做题才是提高申论的根本之道。模拟练习的目的是为了“留住感觉”,把握自己作答的最佳时间,这样在真正的考试时才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和产生恐慌心理。要把每一次的模拟当做一次真正的考试对待,这样才会真正发挥模拟的作用。平常练习中总结规律和作答时间的分配,不要过分注重结果,也不要有心理负担,模拟的目的除了测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外,更重要的是对考前心理的调整。
报名热线:
公考专业咨询师QQ:2671274672
阜阳地区公考交流群:152741885、161841531
地址:阜阳市清河西路港丽上城国际华图教育(市地税局向西30米),5路、11路、25路、39路公交车地税局站下
网址: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要考哪些内容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样的内容,分别如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