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安徒生》作文 求指导*
我眼中的安徒生
安徒生,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读着他的童话长大的,包括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安徒生和他的童话。那时我所熟悉的的是《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的女儿》。我所在意的只是故事的情节,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分不清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总以为《白雪公主》是安徒生写的而《白雪皇后》是格林写的,诸如此类。
但是,安徒生的童话并不光属于孩子,否则他只要像格林兄弟那样把故事的情节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而不必在描写上倾注那麽多心血。孩子们是不会在意描写的。据说丹麦为了表彰安徒生的贡献曾准备为他铸一座全身铜像。设计师把铜像设计为安徒生手捧一本童话集,为围聚在他脚边的孩子们朗读童话。安徒生否定了这一设计,他说:“我的童话与其说是为孩子写的,不如说是为成年人写的!以后,每当我朗读我的童话的时候,孩子们都趴在我的肩膀上,我简直无法忍受。为什么要把本没有的东西画出来呢?”安徒生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孩子,实际上,任何一个读过安徒生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喜欢孩子的。但是,孩子们又怎么能读得懂他的爱、他的泪、他的梦想和他的失意呢?
安徒生的作品是倾注心血的。主人公的许多遭遇都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写《柳树下的梦》,克鲁兹对约翰妮单恋的痛苦,那无处诉说的失意以及远走他乡也甩不掉的思念不正是安徒生本人失败恋情的写照吗?他在写的时候,是照着自己的心在写,而当写到克鲁兹冻死在异乡的柳树下,他的眼里一定饱含着泪水。同样的还有《海的女儿》、《普塞克》等。但是,在《看门人的儿子》里,安徒生又心生悲悯,最终把小爱米莉嫁给了乔治。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安徒生最终没有收获自己的爱情,他还是希望,在童话中,人们可以得到幸福。
安徒生出身于穷苦的人家,深谙穷孩子的艰辛。而他作品中穷苦孩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格外逼真而感人。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天使》等作品里,他怀着一颗爱心讲述了穷孩子的不幸。同时,在《孩子们的话》、《看门人的儿子》里,尽管遭遇着世俗的怀疑与鄙视,遭遇着贫穷带来的种种不幸,穷苦出身的小主人公终于通过努力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收获了不朽的成功。他把他的思索总结在《通向荣誉的荆棘路》里:一个人只有经历了长期的艰辛困难和生命危险,他的人生才称得上是一条通向荣誉的荆棘路。“故事和现实之间往往是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界线的。”他说。
孩子,是安徒生作品里一个重要的元素。安徒生相信,孩子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并不是缩小了的大人,而是一种特别的生物。安徒生作品里的孩子通常有着漂亮可人儿的外表,闪亮的眼睛和一颗具有灵性的心。他通过孩子的眼睛描绘梦想和属于孩子的种种神奇。他相信,每个孩子死后都会变成一个天使,美好的东西通过孩子的心灵代代相传,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安徒生爱孩子,但是由于他终身未婚,自然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老房子》、《老路灯》、《老墓碑》、《单身汉的睡帽》等作品里想象自己年老后的情景:孤独一人住在一所老房子里,只有回忆和与回忆相关联的事情前来拜访。每晚戴着单身汉的睡帽孤独地入睡。独自一人孤零零地死去,没有亲人送葬。最后,连墓碑上的刻字都磨得看不到了,便彻底被人遗忘。
不,不会的。正如在《藏在心底并不等于被遗忘》中写的那样。安徒生描写人生在世的不幸与苦难,同时抒发美好的心愿和梦想。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他把一颗虔诚的爱心寄寓在他的童话里,这颗心和他的童话一起珍藏在人们的心底,没有被遗忘也永远不会被遗忘。
安徒生的作品(三个)及其中的一个作品简介(100到200字)
安徒生长篇小说《即兴诗文》,可归入感伤主义一类。它描写了一个贫苦的孤儿的出人头地,描写了一对忠实的朋友因争夺爱情而反目成仇,描写了三个女子的红颜薄命,笔下涉及豪门贵族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啸聚山林的土匪和盘据在闹市街头的乞丐,也被摄入作者的镜头。至于民众的节日和乡间的习俗,例如狂欢节的庆典,复活节的花会等等,更是不可不写的内容。安徒生极富想像,许多情节和场面,是一些老套的庸俗的言情小说家所不能意料的,有时似乎不可相信,但在情理之中。他笔下的贵族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乐于济困扶贫,维护社会正义。他的小说中没有虚伪卑劣、残暴成性的恶棍,即使在土匪之中,也不乏为正义的复仇而献身的亡命者,以及为了不幸落难的青年而奔走营救的老妪。
《即兴诗人》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有作者生活中的大量材料。反映了他在意大利的经历和在国内时的思想与生活,不妨把它看作安徒生观察和体验的实录。安徒生喜欢作长篇描写,兴之所至,不免脱离情节的需要和所设置环境的约束,有松散之嫌,但情节的前后照应仍比较严密,作者的匠心随处可见。
《奥·特》也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但写的是国内的生活,笔法与《即兴诗人》不同,另成一格。小说中也注重事实的描写,也有感伤的情调,这两个特点却是相同的。
游记《诗人的市场》出版于1842年,记载了安徒生1840至1841年8月的欧亚之行。在丹麦的游记文学中,这是一部名著,至今仍受到赞誉。它显示了安徒生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以细微处发现一个地区的特色,一个人物的性格。他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他的幽默风趣,他的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对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赞扬,对弱小者的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关怀,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安徒生喜欢旅行,据称他一生出国旅行达29次之多,在同时代的丹麦作家之中无人能及。他的生命没有终止,他的旅行也不会停歇,因为旅途见闻既是他创作的素材,也是养料。除了游记之外,他的小说、戏剧以及童话,都能从他的旅游中获益。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其中以《我的童话人生》为最完整(虽然只写到1855年),它曾经重印过多次,1954年又出版了附有彩图的新的英文译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