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牛虻
我目前为此最喜欢的小说是伏尼契的《牛虻》(GADFLY)。
最初听说这个小说是我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看到的。由于我非常不喜欢俄国的小说(不涉及任何偏见,他们的小说我就是不喜欢,大概是因为不习惯他们的语言风格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未能幸免;同时保尔的形象我也不是很喜欢。所以,我当时想,保尔这么喜欢的书我肯定非常不喜欢,所以绝对不会去看的。相信有很多人也会报有类似的看法所以不去看。
和别人说起我是多么喜欢《牛虻》,他们多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是啊,能有几个八零后喜欢读“革命书籍”呢?而且,我甚至是八零后中最小的一批。不错,我是读过不少那样的书,比如红岩、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保卫延安……,但是我从未把《牛虻》归入那一类书籍。又或者可以说,其实那些“革命书籍”能够让我动心的从来便不是革命者们的坚定的信念,而是他们做为一个人的坚强。保尔的形象虽然来源于作者自己,但是我总觉得他缺少了真实感。是的,保尔也有私情,但是,它真的太少了。难得几次出现了,都被意志打压下去了,让我觉得他简直像是被催眠的人。然而牛虻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他身上闪耀着个性的光辉。虽然他要从事革命的原因不是那么纯粹,但这正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表现。牛虻会伤心,会绝望,会嫉妒,会后悔,但正是这些缺点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牛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他的意志力。或许他的意志力是他身上唯一的不够真实的特性了。但作者从未神化他的意志力,牛虻也会崩溃。他能够忍受病痛的剧烈疼痛,也许长期的病痛的折磨正是他的意志力的来源。然而,人的忍耐力都会有底线的,牛虻也不例外。当疼痛让他无法容忍时,他也会呼号,但此时几近崩溃的他依旧让人钦佩,因为那确实不是一个人类能够承受的苦难。
牛虻最让我惊叹的是他那口才。在《中断的友谊》里提到过,牛虻的口才只会在病发前才会发挥到极致。然而,他平时的发挥已让他得到了“牛虻”的绰号。他的文章一针见血,准确地指出了大家面对的形势,打破了某些人的幻想。他在大家心灰意冷时讲的一个又一个笑话让沮丧的人们重新振动起来。他在面对敌人的审判时,让审判官觉得自己反而是被审判的。
然而最让我动心的,却是他丰富的感情。面对儿时的青梅竹马,他在仰慕的同时只得选择逃避;面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可以放心地将一切托付,也可以舍命相救;面对路边的流浪儿,他可以整夜耐心的照顾;面对他最深爱的神父,他爱恨交织,不知应如何面对。或许他的感情让他变得软弱了,但是这让他的形象丰满了起来。
最后是牛虻的那个结尾的诗:
then am i a happy fly if i live or if i die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