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魅力作文400字

99作文网 2025-04-29 22:22 编辑:admin 285阅读

一、巴金的魅力作文400字

那时的我刚学过巴金的《鸟的天堂》便开始好奇有着这样一个奇怪笔名的作者会是怎样一个人。却在搬家时被对堆的满庭院的书中翻出了《巴金散文》。书的封面上是一个留着白发的老人,我想那就是巴金了。看到照片的时候却又多了亲切感,原来巴金是位看起来甚是慈祥的老作家。

模糊的记忆里,我坐在庭院的小石凳上如获珍宝,端着《巴金散文》如饥似渴地读着。那时的我深深地沉浸在《最初的回忆》里巴金的儿时生活的回忆里。我拿着本又小又厚的字典认真地用铅笔在文章上圈出不认识的字。我喜欢那个为了大花鸡又哭又闹,重情义的小巴金,我想和善良又聪明的香儿手挽手去拣桑葚,我亦想围在桌子旁吃桑葚看杨嫂把紫红的桑葚塞进装着半瓶白酒的瓶子里……反正几篇的文章被我一口气读完,现在也仍然记忆犹新。

《一个车夫》中的车夫鲜活的形象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记,我仿佛体会到了车夫对父亲的恨,仿佛看到了他骄傲,倔强的,坚定的目光。也从中读到了巴金那可善良的心。

珍惜时间,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笔耕不辍,谦虚。我想这只是他部分精神的概括。

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这样一位慈祥的百岁老人,身上所有发光的品质都是我在学习的。

二、巴金自传读后感二百字作文

巴金是一个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世纪老人,他幽默可爱,富有童趣。我最喜欢巴金的《痴儿救鸡》《杨嫂之死》《温和的刘先生》。

《痴儿救鸡》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巴金对生命的关爱,尤其是巴金听说大花鸡要被杀的那一系列动作、心里描写把这件事写活了。就连小巴金着急的样子、他说过的话我都记得牢牢地:“不要杀我的鸡!那只大花鸡是我的,我不准人家杀它!”小巴金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又气又急的样子让他的家人觉得他真傻,可我觉得他一点儿都不傻,他是那么爱小动物,这让我想起了我正在养的小乌龟,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喂养并保护我的小乌龟,决不让我的小乌龟步入小巴金的大花鸡的后尘。

《温和的刘先生》这篇文章是讲巴金的老师的。刘先生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慈祥、和蔼可亲,他还是我们小朋友的贴心伙伴。巴金还要求老师给自己画上“洋娃娃”,刘先生还真的画了,他挥笔速写立马一个很美很美的洋娃娃诞生了,多么神奇多么有才,我好希望自己也是小巴金啊!

《杨婶之死》是本册书中最具吸引力的文章。“杨婶”平时对巴金极好,给他讲故事、洗澡,可杨婶生怪病小巴金却无能为力,只能不停的问:“杨婶,你什么时候好?”这让我很伤感,我长大了我是一定要做医生的,这样我就可以救像杨婶这样的人了。

这就是巴金,一个我喜欢的巴金。

三、对巴金的感想

关于对巴金的感想

10月17日19时零6分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年青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革命道路和文学道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巴金也将于本月25日迎来他的百岁生日,虽然已拥有1000多万字的26卷创作作品和10卷本译文作品的骄人文学成就,但老人却还是认为,他的作品不如家仆说过的这8个字。

最近一期《了望》杂志刊出人物通讯《平民巴金》,向读者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巴金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被唤作“四少爷”的巴金,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

轿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怀的人。老周很瘦弱,儿子死在战场上,老婆跟人跑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马房里。巴金常去那儿,躺在老周的烟灯旁,听他讲故事。讲完后,老周总要“教育”他:“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马房后有一个轿夫们的厨房。他们做饭时,巴金就去帮他们烧火。坐在灶前的一块石头上,巴金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常常把火弄灭了。这时,老周就把他拉开,用钳子往灶膛里捅几下,火又“蹭”地冒了起来。放下钳子,老周告诉巴金:“你要记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次记者与巴金聊天,巴金说自己这辈子没做什么,现在又成为大家的包袱。记者安慰他,说他的那些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巴金却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8个字。”

四、巴金为人处事的资料200字以内

巴金,这么样一个伟大的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一般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的,可是实际上他底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的,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又说: “……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 这就是他的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的苦痛的自白。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怎样的苦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