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庄子的故事,并说明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99作文网 2025-03-13 15:21 编辑:admin 232阅读

求一庄子的故事,并说明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虽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 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借这句话警示我们,不能把是否“善言”当作评判是否贤能的标准。庄子的话之所以是警示,是因为我们至今仍然还可能在这方面犯错误,这就是人类的弱点。

说到人类的弱点,喜欢听恭维的话估计就是其中的一个。即使庄子在几千年之前就告诫了我们不要被“善言”所迷惑,但我们又改变了多少呢?有时候,明知道对面这个人说的是假话,但我们还是喜欢听。在日本这个赞赏别人十分吝啬的国家,居然出现了一个靠“拍马屁”为生的职业。有两个名叫小山和水野的年轻人,在东京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打开了他们的道具:一块大大的布告板,上写“奉承屋”,每分钟100日元;一件鲜红色的汗衫,上写“职业奉承者”。这个“奉承屋”生意非常兴隆,一方面反映出那里人际关系的冷漠,工作紧张,有人情愿拿钱来买恭维话听,试图调节一下低沉的情绪;另一方面,小山和水野看准了这一点,因此投其所好,趁虚而入,100日元听一分钟好话,钱可谓赚得容易。

奉承是不分时代、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名作《吝啬鬼》里,借一个名叫法赖尔的角色之口,把这种“奉承哲学”形象地说了出来:“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

当然,奉承话偶然听一点无伤大雅,但倘若养成一种癖好,专爱听奉承话,不爱听不同意见,这对做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就隐藏着某种危险。一位西方哲学家曾说:“许多吻你手的人,也许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这样的教训,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因此每个人既要善于说奉承话,说善意的奉承话,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奉承话,辨清真善还是伪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