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题,作文

99作文网 2025-07-30 05:07 编辑:admin 51阅读

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题,作文

爱!保持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保持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的话,她有着一颗爱心。爱祖国,爱人民,更爱那些正要展翅翱翔的孩子们……

因为爱祖国,才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因为爱祖国,才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悲叹;因为爱祖国,才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是生活给我的启迪。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朋友、师长以及陌生人付出的爱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付出爱便会收获爱。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是所有拥有爱心的人的呼唤与呐喊。灾难岁月时的中国,如果没有那赤诚的爱国之心,又哪来现在的神舟飞船,又哪来现在的北京2008!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心,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全世界60亿人口,每个人付出点爱心,这笔爱心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更何况,爱心是不能用金钱、权利以及地位去衡量的。爱!这是含义极深的一个词啊!

世界上至今流传下来的是爱。朋友的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甚至整个社会的爱都激励着我们付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可是,多少山区的孩子受到了我们的爱?多少贫穷家庭受到了我们的爱?多少受苦受难的人受到了我们的爱?多少残疾人又受到我们的爱?……

因为爱,世界才变得美好;因为爱,世界才会闪烁光芒;因为爱,生活才有意义;因为爱,我们才有了一切……

多多爱吧!付出爱,便会收获爱。付出越多,收获也会越多。只有爱是我们心灵的呼唤。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爱的本性 话题作文 急!!!!!!!!!!!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亘古不变的师德规范要求中,道理很简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什么是师爱,师爱究竟如何构建, 是我们平时很少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于师爱,学者们有许多论述。最近我读了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他是这样将不同的爱加以区别并分析爱的历程的: 首先,他谈到母爱,认为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对无依无靠者的爱。孩子获得母爱不需要其他条件,只要是她的孩子。母爱无私而伟大,人们称母爱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是安宁、是无忧无虑。但母爱的无条件也有消极意义,孩子可能因此无所作为,从而推动自己的主体性。 其次,他分析了父爱,认为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父亲讲,我爱你是因为你尽了义务。父爱与母爱不同,母爱是存在的爱,父爱是应得的爱,代表理性的爱。这就迫使孩子为了获得它而更加努力,这就有利于主体的发展。 再次,他分析了爱的第三发展阶段--自爱。经过母爱、父爱之后,人成熟起来,使自己既成为自己的母亲又成为自己的父亲,扬弃了父爱和母爱,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既具母爱施爱的本性,又具父爱获爱的能力,有了自我尊重、热爱和对人尊重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良心。 弗洛姆把爱的发展历程表述为:接受母爱--寻找父爱--表现自爱的过程。他认为,作为教师,这三种爱是凝聚在自己整体人格中的,并指出:会爱孩子的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它零售给孩子,在零售中体现出教育目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艺术。 那么,教师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首先,教师要像母爱那样无条件,对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其长相、个性、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如何,都给予爱护。教师爱学生应是无条件的给予,认识到“我爱学生无条件,只因为他是我的学生”。这种师爱会使学生感到母性的温暖,他失败时可从母亲怀抱中得到支撑,焦虑时可得到勇气,成功时可获得鼓励。学生在“母爱”中不必胆战心惊,而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我,从而为班级创设家园的气氛。 其次,教师在广博母爱的基础上又扮演着父爱的角色。它与母爱互补互存,对学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为学生履行规范创造条件,使其在“讨好”中形成寻求爱的能力,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中发展主体性。 在学生形成自爱的阶段中,外在规范内化为他的道德良心,自爱的学生从教师那里继承师爱的两种牲:学会爱人和赢得别人的爱。高明的教师既能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又能让爱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发芽生长。这就是成功的教育,这说明教师已具备了成熟地师爱。这种成熟的爱最核心的部分是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指不体罚、不训斥学生,更意味着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权利、发展潜能、发展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是现代师爱的灵魂,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智慧。尊重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人格精神的培育,就是让学生在受人的尊重中学习尊重,在被人爱中学会爱别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