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未露出头来,他已坐在了平日的那棵秃树下。太阳逐渐拨开云雾,跃升至天空。他突然站起来,有些愣神,然后跑向了通往家的那条小径,泪水在空中飞舞,透过阳光显得格外动人。
“妈,我决定留下来陪您。”他坚定地说,泪水却顺着脸颊流淌。
他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和镇子相距甚远。父亲早逝,留下了母子二人。母亲体弱多病,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上学。小学毕业考试,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镇上的中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身体又不好,他每天天不亮就在那棵秃树下犹豫,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
母亲听了他的决定,泪水涌出。“孩子,别担心,总会有办法的。”她紧紧抱住儿子。母子俩的泪水渗透了衣衫,也湿润了大地。
第二天,他仍然起得很早,但今天秃树下没有他的身影。原来,他已经把饭做好了,忙碌地做起了家务。“妈,吃饭了。”他慢慢推开门,将手中的饭碗轻轻放在桌子上。屋子里很安静,被子整齐地叠放着。他匆匆离开了家,他想到了秃树,因为秃树下有一条通往村外的路,也许母亲出去了,他慌忙地向村口跑去。
太阳缓缓落下,前方只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和一棵孤零零的秃树,母亲仍未出现。他慢慢地走到秃树下,眺望着远方……夕阳并不刺眼,却染红了世界,今天的日出确实美丽,但他关注的并非这些。
过了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他立刻认出了那是母亲。“娃,你怎么在这儿?”母亲显得很惊讶。接着,她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你看这是什么?”里面有好几张百元钞票。“哪儿来的这么多钱?”他疑惑地问,母亲忙回答:“这是你外公临终前留下的,让我在最关键的时候再用,我觉得现在就是时候。”他欣喜若狂,在秃树下跑来跑去。母亲长舒了一口气。
转眼间,开学的时间到了。母亲并没有去送他,送他的只有那棵秃树。他打开母亲为他整理的书包,里面是五个鸡蛋,滑滑的,很诱人,但他的鼻子酸酸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涌了出来。
岁月如水般流逝,转眼间初三即将毕业,他为了早一点见到母亲,独自匆匆回家。
经过村边建立的工地时,他惊呆了;那个瘦弱的身影,那个满身灰尘的,不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母亲吗?顿时,他什么都明白了,他知道了那所谓的外公留下的……三年了,对于在工地上劳累、瘦弱的母亲,那会是多么漫长!他生怕心碎了……
在他还未踏入中学校门的门槛前,他对英语这门将成为重点的学科一窍不通。“妈妈”在英语中叫“mum”,而他受了启发,“爸爸”就巧妙地成了“ba ba”。就是这种一开始的一无所知,他开启了心中的求知之旅。
经过将近半年的学习,他对这门深奥的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他继续努力着……
又过了半年,出奇的是:他竟然爱上了口语。他曾痴痴地模仿磁带中的标准口音,一个“it is”在他口中说了上千遍……可以说,他被口语迷住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再过了几个月,他基本上了解了美音与英音——同是一种语言却散发着两种不同的味道,对于这些他能随意切换,而且美国味更浓了,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此时,他并没有拿出来炫耀。当然,别人也不知道。
时光渐渐流逝,他一年前种的小树已经长高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他对口语痴痴的热爱之情,他继续努力着,只为寻求快乐。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希望英语》大赛的通知,他显露出极高兴的模样,可以看出,他心中萌发了参赛的欲望。
几周后,他竟然通过了区赛,又过了几周,上升到了市赛,再过几周,他便要参加省赛了。他精心准备,起早贪黑,各方面都已就绪。也许是老天暗中帮助他——他通过了省赛。
下一场比赛就是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了。父母带着他乘飞机到了北京,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
在“希望英语”灯光闪耀的舞台上,他有些紧张,观众们却盯着他,好不自在!他有些站不稳脚,手发着抖。但那轻松自如的演讲却不顾身体的颤动,响彻了整个演播大厅。表演结束后,他长舒了一口仿信气。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中,他逐渐适应了环境,并陶醉在自己精彩的表演中。可不幸的是,人外有人,有个对手最终击败了他。他被淘汰了。
当他发表失败感言时,他这样说:“我无悔!走到这一步,我知道已经不容易了。我还是个赢者,因为我的表演很精彩……我的口语是最美丽的语言。我爱英语!”说完,他在摄象机前鞠了个躬。
在电视机前,他的同学们都笑了。原来,这几天,同学们一直看他的表演,还打电话到他那儿,支持他,鼓励他。他鞠的躬是给同学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