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武是否愚忠的议论文?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二、“小议忠孝”的议论文
论忠孝
尽忠尽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的儒家学派开始就教导子孙后代要忠孝两全。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去〉所讲述的是一个少年与他父亲走上艰辛求吵行橡学路的故事。少年学习成带蚂绩优秀,被选送到城里上学,因为父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他又求学心切,最终选择了背着父亲去上学。整个影片开始于一条清澈湍急的河流,那时的他年幼体弱,是父亲每次背着他上学。现在依然是那条河流,却是他背者生病的父亲踏上了求学之路。二月的天空天高云淡,少年挽起裤边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淌过。河水是冰凉的,而少年的心却是火热的。他将满腔的孝心与求学的愿望化作水滴,在小河中畅快的疾弛,奔向遥远的天边。“路到尽头天作界,山登极顶我为峰”河水终有归向大海的那一天,但少年那赤诚的孝子热情却久久弥漫在空中,散发着炽人的热气,
尽孝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想到父母呕心沥血的栽培,谁又能忍升旁心弃之不顾呢?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国家,赤子将爱心献给了父母,忠臣将孝心献给了国家,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历史上,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屈原投江,花木兰替父从军无一不显示出华夏臣民的报国热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示儿〉。这位爱国诗人在临终前都不忘教导儿子为国效力,由于自己力不从心,无法为国献身,也只好将统一中原的大业交给下一代人来完成,也希望儿子在祭奠他时将好消息告诉他,让自己也能够含笑九泉。
是啊,赡养父母,精忠报国的事例举不胜举,各不相同。但都用相似的笔迹表达了自己赤裸裸的心,为“忠孝”的史册上添功加彩。
三、求一篇《陈情表》的800字议论文,以忠孝为内容
记得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那体现出的忠能使所有阅过此文的人为之动容,而出现在一百年后的西晋李密写出的《陈情表》也不逊色,它则流露出的是赤子的孝心。
文中主要讲述的是李密面对君王的征召,向上递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扰纯
自古以来,圣人就提出忠孝为一个人的做人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而孝则为做人的基本标准。李密则能以“乌鸦反哺”的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道的人,对养育自己多年的老祖母不离不弃。
古语曾有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每一个年轻有志者都追随了打工之潮,离开了父母。我想这并非是我们不想尽孝道,只是我们希望能在父母尚且健康时出来努力工作,以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来陪父母颐养天年。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不能固守陈规搭拿。时代赋予我们有使命,我们必须迈出步伐,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尽孝心。能看到儿孙们有志气有长进也是每一位长辈的心愿。只是在外漂泊的我们不能像脱了线的风筝,一去不想复返。家是港湾,父母是至亲,这里永远是我们的缓枝咐牵挂。父母给我们的温馨让我们在外漂泊回来发觉原来多苦都不算苦,多累都不算累。所以我期望同我一样在外漂泊的儿女们,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有时间打电话回家问候问候,在外好好做人,好好工作,无愧于心的处世准则才不会让父母担心牵挂。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忘根本,报答亲情,希望每一个人子人孙切记,这是我从《陈情表》中悟出的一番感受。
四、关于《忠告》的议论文… 1000字,快…急需
忠告要先明确概念,忠是忠心的意思,忠告的意思是诚恳忠心的告烂侍诫,指善意的提醒尘历纳帮助别人的言论。中心论点可以确立为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忠派没告,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我们要把忠告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时时反省警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