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 生 日 ――怀念我的老院 天津一考生 十五岁的生日到了。 妈妈在新装修的房子里,显眼地摆放了两盆鲜花,一盆是火红火红的三角梅,一盆是开得像一团绣球的杜鹃。金利来的蛋糕,一只可爱的小绵羊属性玩具早早就等在一旁。表姐的短信,小舅的祝福已提前将生日晚宴做了预演。 但我的惆怅和寂寞却充满胸膛。望着窗外一排排的新楼房,听着楼道里传来那陌生的脚步声,我怀念起生活了十四年的老院,那时过生日,从来没有过这般孤单的感觉。 老院,我整整度过了十四年,今天又这样顽固清晰地型滑浮现在眼前…… 老院的清晨,用不着拧紧闹钟的发条,拖鞋的踢踏声,放水的哗哗声,梦中被父母推醒的孩子不情愿的哈欠声,都是唤你起床的时钟。 互道一声早安,老院开始了新的一天。骑自行车的、开摩托车的、乘公交的、匆匆小跑的……一半人走出了老院。 送走了早间的喧闹,各家留守的老人又开始了张罗。收拾屋子、准备午饭、交流着给孩子过生日的花样。张家奶奶说说家里的难处,李家爷爷发发退休的牢骚。倒班休息的二大爷还抓紧时间修起了那辆“爱唱歌的”的自行车。悠闲的气氛送走了漫长的白天。 老院永远没有寂寞。当放学的孩子如归巢小鸟般飞回来,当上班的大人们似归航的帆船靠了岸,当家家窗中射出祥和的灯光,你能闻见各式各样的饭菜飘香,你能听见各家妈妈愉悦的呼唤,老院最埋并醉人的一刻来到了。 在老院里,你不用担心门被锁上,因为左邻有你的钥匙;你别害怕忘了给花浇水,因为右舍早就顺便给你想到;孩子放学了,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你都不用弯租迹担心……像一家人一样。满院弥散着患难相助,幸福分享的爱的空气。 尽管新楼房的环境是那么干净、漂亮。但我忘不了老院长满青苔的水池,忘不了剥落灰墙上的爬山虎,更忘不了全院人簇拥着我一口气吹灭蜡烛的生日晚宴……是老院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多令人怀念的岁月! 今天的生日,昨天的老院…… 04年 梦里花落知多少 天津一考生 喜欢一个人走在湖畔。喜欢流传千古,有着淡淡墨香的古诗词。喜欢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美丽。或许正如那些伤感的诗人,在心底又埋下多少思绪。 梦之一:习惯于醉酒吟诗的李白,又怎能想到自己会沉浸在酒中“解脱”自己。不过他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方式去摆脱“心事”,仁途上的不顺利让他乘船归乡,让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寻求快乐,这或许就是心事的一种寄托方式吧。 梦之二:柳永的词可称得上“婉约派”的代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的压抑,只得在烟波中消散。孤独、寂寞萦绕心头,即使有良辰美景,可那满腹的心事更与何人说呢! 梦之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苦始终徘徊在易安的心头。一个迷茫的女子,在当时的境地又如何摆脱忧愁,她只得用《漱玉词》去“消磨光阴”,那或许是在“藕花深处”摆渡的最好方式,她的心事也便寄予其中了吧! 梦之四:我没有多少心事,因为我会选择一种方式摆脱心事:我会讲出来。因为我的身边有很多爱我的人。或许我没有文采去用诗词寄托情感,但我依然会微笑着去看待世界。 当我如梦初醒,依旧一个人走在湖畔时,或许我的心事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去了。轻轻地,我拾起那散落的花瓣,悠悠地投入水中,看心事漂到对岸……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及写作注意事项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每年高考过后,媒体议论最多的一定是当年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议论上几句的话题。记得去年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还在暑假里特别请了魏明伦、聂卫平等名人来现场命题作文,魏大师面对一个小时必须完成的800字的文章,竞也发出“横下心肠硬着头皮”交卷的感慨,可见限时完成命题作文的艰难。当然,对于久经历练的考生,也许一个小时一篇作文只是小菜一碟,看看历年高考作文的状元榜眼探花们的范文吧,总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借着高考,我们请了8位风格各异的作家来做了一次命题作文的游戏。 本报的记者和实习生们当年也都是从考场一路拼杀过来的,现在回忆那一段经历心态倒是十分轻松。有一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财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考试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呢? 走亲情路线 小七(2000年考生)2000年的高考作文居然要写2010年世博会主题的建议策划!70分的作文就像压宝一样,赢就是大赢,输的话就是全盘皆输……实在没有把握―――世博会不像门口居委会开的纳凉晚会,这种国家大事一下子把我吓闷掉…… 想了半天,没有进展,直冒冷汗……咦?纳凉晚会不都是老头老太太吗?!不如就走“亲情路线”,写老年人如何参与世博会!一旦确定了主题,我刷刷地就写完了。通读一遍,感觉虽然深情有余,但是大气不足,可是已经来不及推翻了…… 最后我的语文似乎是119,比想象的好太多了,也许我的亲情路线歪打正着打动了阅卷老师吧。 挖自己的故事 慕尔(1999年考生)那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回声的启示》。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乐了―――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讲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礼貌待人,不要跟小朋友抢苹果。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轻松了好多。于是我就用我童年的“抢苹果”故事作为开头,然后下笔如有神,从抢苹果讲到讲礼貌,再到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落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写完之后,神清气爽啊!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真的很有道理。“回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尽量炒冷饭 郑翌(1996年考生)深知自己的弱点―――磨蹭―――构思慢,字也写得慢。因此,高考前就订下方针,尽量“炒冷饭”,“当场采购”太危险。 之前的三年高考都是命题作文,而且题目都只两个字。终于轮到我的考卷发下来,忙翻到后面,果然又是命题作文,不过多了两个字:“我的财富”。心马上定了下来,“我的财富”完全可以理解为我的“精神食粮”。在同龄人中,我有一项自以为很独特的爱好―――古典音乐,也写过多篇自己如何欣赏音乐、怎样在音乐中得到启发的随笔,只要把这些素材糅捏起来,再提炼一下中心,不就成了?考虑到自己的速度,我还是留了1小时20分钟“炒冷饭”,当写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心里非常踏实。那一年高考语文,我得了130。 写“两遍”也值 简宜(1991年考生)高考卷子就像人的脸,第一印象要好。要知道高考时值酷暑,改卷老师也是耐着性子作业,千万要体贴他们的心情。我自小写作文,思路就跳跃,随性去写必定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教了一招:先打草稿,然后把乱糟糟的文字,再誊清到考卷上,等于有了两次修改机会。 可是考试时最痛苦的不是题目太多,而是草稿纸太少,半张A4纸大小,写小作文也不够。人急智生,带来的铅笔派上了用场:先用铅笔在考卷上轻轻打一遍草稿,再用钢笔在原来地方誊清,最后擦去草稿一看,果然光洁如新。 勿自以为是 黄飞珏(1987年考生)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20分制的模拟考试我拿了111.5分,当时很是风光。1987年7月7日,语文高考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瞅作文题―――《五十年前的今天》,立马就乐晕了。50年前的今天,不就是卢沟桥事变吗?肯定有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想到这,我真是下笔如有神啊,从1937年谈到了改革开放,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如果我们国家不改革开放,50年前的一幕还会再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很深的伤疤,而这句话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挺大的刺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考试结束后我对了对答案,前面的基础题几乎全对。分数下来了,我傻眼了,79分―――刚刚及格。因此,我奉劝诸位考生,遇到自己有把握的题,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作文得高分听听名师考前叮嘱 为了让同学们得到理想的作文分数,我针对三类情况提一些具体建议。 写作高手:找准自己的一两点优势 平时作文基本稳定在50分左右的同学,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的基础等级得分,一般在一等中上。因此,这部分同学首先要重视作文,不能轻敌,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再找准自己在发展等级中的一两点优势(发展等级四类12点,一点突出者,可评满分),充分发挥,作文得分可冲刺56分至满分的高分。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较深入的理性思考;文章内容人文内涵丰富,有厚重感;语言生动流畅,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等,都是发展等级夺取高分的亮点。 当然,拟一个有文采、有意蕴的好题目,更有画龙点睛之效。保持整洁美观的卷面,也有助于稳定高分。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几天,可选几个不同范畴的话题,作一些思考深刻理性、材料遴选精当、构思布局新巧、语言表达优美的“热身”练习。 中等水平同学:材料集中是50分的保障 平时作文一般在40分段的同学,要有冲刺高分的信心,力争作文突破50分。材料集中、中心突出是50分左右作文的基本保障。冲刺50分大关,在符合题目要求,抓住话题要害的基础上,要力求材料集中、中心突出。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集中指向中心,突出中心。 语言生动流畅、善用修辞是50分作文得分的主要“生长点”。在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并做好分类、详略、先后次序安排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有画面感的语言,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变换语言节奏,使其灵动流畅;可适度引用名言警语,运用排比组句或组段,运用比喻等手段增加语言的文采,可以大大提高作文的得分指数,助你突破50分大关。此外,最好不直接用话题作文章题目,而围绕自己文章的立意,选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警句作题目。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的这几天,要注意整理自己平时收集的材料,做把握话题、选好角度、拟好题目、调动材料和活用材料、挖掘材料内涵的热身练习。此外,选几段自己喜爱的精彩语段,作语言形式和思维模仿借鉴的仿写“热身”练习。 作文不够好的同学:作文要独立完成 这部分同学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能抱着背几篇文章到考场上“默写”过关的侥幸心理。 这两年高考作文评分,发现并核实为抄袭文章的,评分在10分以内,也有得零分的。议论文,如果观点是别人的,论据是别人的,基本结构是别人的,判为抄袭;记叙文,如果主要人物、基本情节、基本构思是别人的,判为抄袭。如果自己根据话题基本要求作文,能够完卷的,一般会在38分左右评分。 所以,作文千万要独立完成。这部分同学如果能在一小时内,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构思,努力成文,可以获得46分左右的得分。这个分段的作文,要求并不是很高。 如果写议论文,开头提出自己的明确观点略加解释,再列举三个以上不重复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看法。一个最重要的例子详写,一个稍略,一个略写;每个例子后要说一说你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如果能再举一个反面例子来作对比论证,就更好了。 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例子,可以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等假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比材料。 结尾时,再用不同的语言重申自己的看法,作好分析议论后的小结,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且首尾也照应起来。如果能再选用两三句支持证明你看法的名言,或评价事例的名言放入文中,46分左右的得分就可以到手了。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片断来表现人物和主题。所写故事要有现实生活基础,有真实感,太离奇会有胡编乱造的虚假感。因为只有800字的容量,文章一开篇就要进入故事情节,如果能把故事情节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一节放在开头,还可以提高得分指数。 此外,作品表现的主题要明确,不宜过于含蓄,可以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句抒情议论直接点明中心。帮助评阅者明确你的主题。46分左右的作文也就完成了。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的这几天,可以选用两三个较好的话题在一个小时内作成文的“热身”练习。 以上建议主要针对三类同学的基本状况,每类中的同学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强化优势,回避不足,就可在自己原有的写作水平上,冲刺作文的高分。 谋略技巧决定作文高分 考场应急,正确运用考试策略 考场作文是急就章,不允许像平时作文那样精雕细琢。但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审题、构思等,不宜求快,否则,欲速不达。在写作的运筹谋划中,要正确运用快慢术。 审题要慢,求快不得。不懂谋略者,一看作文题目和要求,便急不可待地写起来,写了一半,呀,理解错了题目,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懂得运筹的考生,“宁停三分,不争一秒”!看清了题目,明确了要求,文章才能因题而作,才能保证拿到基本分数,才能争取好成绩。 构思要慢,下笔要快。不会作文者,还没有把全局想清楚,就匆忙下笔了,结果呢,想到一句写一句,想到一点写一点。再认真看看,呀,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只好这一句勾去,那一句加点,弄昏了头,卷面一塌糊涂。会作文者,反复思索,整体的框架有了,开头和结尾都有了,前前后后的关系想清楚才动笔,这样,一口气写下去,不必再作大的改动。 打草稿、拟提纲要快。在打草稿、拟提纲的时候,不必考虑字是否漂亮,个别的词句是否最佳,要听由思路顺流直下,一气呵成。 修改润色要慢。修改润色是最后的检验关,要细细推敲,反复思索,精益求精。尽量把不妥的地方改去,一定要校正手误、笔误。 总之,考场作文,当慢则慢,当快则快。 限定篇幅,决定最佳写作途径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字数一般规定在800字以内,要把文章写得既短又好,避免忽东忽西地打几枪,不痛不痒地各写几句。 下面两类考生,更应该避免把文章写得平淡散慢。一类是平时写作文就如挤牙膏般困难的人,往往是凑足字数为原则,想到一点就写一点,虽没有离题万里,却也是软弱无力。 另一类则与之相反,他们平时很能写,一拿到作文题,觉得可写的东西多得很。由于习惯写长文章,一下子无法适应,只好方方面面各写几句,却犯了“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毛病。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每分必争,增强得分增分意识 考生的作文分数往往不是真分数(考生实际作文水平的分数),而是真分数与测试误差之和。 导致测试误差的因素很多,有来自考生自己和评卷人方面的原因。 那么,怎样增强高考作文的得分增分意识呢? 要认真改掉劣习。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考生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要拟好作文标题。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功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一定不要舍弃“先声夺人”的机会。 要重视文面。文面如同人的脸面,它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卷面整洁,字迹端正清晰,格式清楚规范,会给评卷老师一种清爽的感觉,这样可能获得评卷的“感情分”。 最后,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小处,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应好。 高考作文既是实力战,又是谋略战,只有把握时机、运用才智、调整行动,才能取得应试作文的好成绩。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三、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高考冲刺:语文名师指导高考作文考试技巧 一、作文题目 (一)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包含着相对或相反的因素,如大与小、快与慢、骄傲与谦虚、虚荣与务实、捷径与弯路,等等。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请以其中的一对关系为话题(也可自行设计一对关系)写一篇文章。 注意:(1)主旨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少于800字。 [提示]可以把某一对关系渗透在具体的故事中,写成记叙文;更可以通过对某一对关系的论述,写成议论文。就议论文而言,一般的写法是:先解释关系中的两个概念,然后论述两者的关系。 注意三点:(1)对关系中的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如“快与慢”侧重论述“快”的利和弊。(2)应坚持辩证分析。(3)应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不然,从概念到概念,说不了几句可能就没有话说了。 (二)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种伟大的科学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大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进步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自己为例,写自己对父母、老师或同学等人的关爱的感恩;可以写自己对某个人的感恩,也可写对几个人的感恩,不过写一个人容易集中而深入。如果写议论文,也应以自己为例,从正面讲感恩的必要及其价值,或从反面论述不知感恩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可正反对照着进行论述。 (三)每个同学除学习了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章外,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课外书。因为各人爱好不同,读书方法各异,所以读书所得也不大一样。请以“我与读书”为题写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有两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谈的是课外的阅读,而非课本的学习;第二,写的是“我”,而非别人。可以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成记叙文;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写成议论文;可以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写成说明文。如果读书较多,可以展开联想,说古论今,写成散文;如果读书很少,可以检讨反思,写成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 (四)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上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提示]要提醒的是:第一,一定不要忘记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第二,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三,规矩人人都得遵守。可以用“自己和周围人”的表现为例,写成记叙类文章(或写如何懂规矩,或写如何不守规矩及其后果,或写有时懂规矩有时又不守规矩)。如果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停留在一般思路(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要讲规矩,怎样能做到有规矩),最好能有些针对性,或含有反思的成分,比如:为什么外国人说我们不懂规矩?为什么文明社会必须懂规矩?规矩与“以人为本”是什么关系?守规矩与发展个性是否矛盾?等等。 (五)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由此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引发,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提示]可以从现实的视角去想:从个人的进步谈到国家的发展,由小到大,写视窗窄造成的局限,视野宽带来的丰富。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想:为什么“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文物”?为什么中国的许多人总“认为自己最好”?更应从封闭与开放的对比中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但千万别说空话、套话,应立足国情去作切实的剖析。也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去想:为什么有些人只要娱乐不要文化,只要“快餐文化”不要精品阅读?要提高自己的品位,应该有怎样的视野?还可以有其他视野。 二、例文点评 用一生去感激 写这篇文章时,爸爸、妈妈也许正坐在驶往南京的公共汽车上。我清楚地记得,这应该是我求学南京以来他们的第九十八次看望了。九十八次,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知经过了这一次,爸爸的白发又要增添多少根,妈妈的皱纹又要多出多少道。 回首十二年漫漫求学路,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父亲的关怀。小学一年级您一整年不管风雨的接送,初中三年每天早晨热腾腾的早饭,以及高中三年的九十八次看望,都已铭记在我的心头,永远难忘。 感谢你,爸爸! 爸爸,最近还忙吗?如果累了,可以少来看我几次,我会每天都和您通电话的。还记得初三那年的每个晚上吗?那时候,复习进入了白热阶段,为了使我节约时间,您不顾一天工作的辛劳,坚持接我回家。甚至有几次,您竟然在等我的时候睡着了。为此,我曾提出过自己骑车回家,但您却坚决不同意。无奈,我只好一下课就直奔校门口,虽然只节约了一两分钟,却可以让您多休息片刻,我高兴啊!您不止一次说过,将来等我有出息了,就把房子卖了,去我那儿开个面馆,赚赚养老金。爸爸,您放心,等您老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您。您的晚年,我负责! 感谢您,妈妈! 妈妈,您最近还加班吗?我知道您身体不好,应该多休息休息。初三一年的早晚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不仅是口味,更是那一片浓浓的爱子之心。您曾戏称,咱家有两个学生。您可知道,为这句话,我曾大哭一场。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起得比我早?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睡得比我晚?妈妈,您的这份爱意我终身难忘! 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金陵中学高三(9) 孙逸锴) [简评]一开头就亮出“98”这个数字,极有震撼力。能清楚地记住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父爱母爱时时在作者心中。这就为下文写“感恩”作了铺垫。文章先概述父亲对自己的关怀,接着用具体事例,分两段描述了父母关怀自己的动人情景,最后用饱含真情的一句话“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结束全文。感人的细节跃然纸上,感恩的情感贯穿始终。这样的文章比那些缺乏实在内容而一味追求华丽的“美文”不知要好了多少。 “规矩”之我见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如何懂规矩,确实不是件很容易做好的事,因为规矩实在是个微妙的东西。 规矩不是法律。在银行取款时有人插队,不会有警察来把他抓到公安局去。在公交车上和孕妇抢“老弱病残专座”得手后,除了招来同车人的白眼和骂声,也不至于会触犯哪条法律。逢年过节要回家看望老人,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朋友有困难要尽力相助,这都不是法律,但它们却是咱老百姓口中最质朴的“法规”。 规矩也不全然就是道德。小时候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扒开他的眼睛,但没有人说我不讲道德。在新街口的繁华地带,经常会有长相温柔的女孩指着男友的鼻子破口大骂,但也不会有人狠狠地看她,再丢下一句“太没道德了”。规矩是行为细节,而不遇大事,人们不会动辄用“道德”来评价一个人,他们只会说:“这孩子真不懂规矩”。 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干什么是社会法规最朴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规矩又是最入微的道德规范,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 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方便大家的行为规范。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与路人都造成了不便,那便是不懂规矩。在工作场所抽烟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是不懂规矩,等等。 如此看来,规矩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少损害别人的利益,尽量使自己做的可能为别人也创造一点好处。其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你无法决定做一件事是否符合规矩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会觉得受侵犯吗?他会不高兴吗?我这样做他会喜欢吗?这样,规矩与否便会十分清晰地呈现。 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很快要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规矩显得尤为重要。以后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由我们年轻的一代去树立,而这完全取决于每个懂干什么的人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金陵中学高三(7) 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