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三语文的复习资料
《马说》练习
练习一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二、画风景速写有什么要点?
风景速写除了强调在以其客观对象为论据的写实性上要求“应物象形”外,就绘画的表现性而言,无论是表现对象的质地、作者的感受或是反映空间的透视、形体的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技法上“工”也好,“写”也罢,是凝重粗犷还是活泼灵秀,在线条的提炼表现上,形象的刻画上和画面组成协调律上,则同样强调要“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
要画好风景速写,还要注意多看多画,多看包括临摹,从前辈大师的优秀作品中得到启示,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技法,可以事半功倍。多画,则是要深入到大自然中进行大量的速写训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足量的技能训练,画好风景速写只能是一句空话,只要我们不断地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多练习,就能画出优秀的风景速写作品。
风景速写主要表现自然中的天、地、物三大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均发生在这三大关系中。在风景速写中,它们表现为对比关系,三大关系之间的描写手法要尽量区别。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它们的不同感受。 在各种速写中,风景速写的难度较小,因为自然景物本身是相对静止不动的,除了气象有变、时辰有别会使景色产生阴阳隐现的不同以及风吹草动、水起涟漪之类的局部变化以外,自然物体本身不会产生位置的移动,这就使我们有较多的时间选择作画角度,确定构图,描绘和润色加工。只要认真观察,用心描绘,画好风景速写并不十分困难。
三、古文古诗知识点
主要还是要记忆的,这么多知识点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我初中用的犹新教育的记忆方法把初三的古文和英语单词全都记住了,很有效果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