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名句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ei 以酒洒地,作祭奠)江月.⑥
【注释】
① 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 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 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 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 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 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 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 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 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 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 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 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着名诗人苏轼的后期作品,当时他正遭贬谪,在官场之中甚是失意,空有一身治民济世的抱负,但却无用武之地,深感怀才不遇.他藉着对三国周瑜功业的怀念,寄托自己的不得志.的起头,「我打江南走过」写实,交待了作者的行踪;而接着作者又以「莲花」来比喻心目中的女子的容颜,清丽脱俗,更抒发了作者对她的寄盼.两句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令人感到强烈的悬疑.
词中写到作者自觉年华老去,人生如梦的感叹.而且深觉人生苦短,未立功业,心中自有不甘,因而主旨含有颇重的消极意味.特别是结尾的数句,作者由追吊怀想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当中返回现实,自嘲之意犹生,更有悲凉的感受.尽管如此,词中的用字意气仍是豪迈非凡承继苏轼一贯的豪放词风,显出作者在失意之中依然拥有不凡的胸襟和××,实在难能可贵.作者在晚年仍可有此等豪放的作品,突出这位名诗人异于常人的自负和不羁的独立个性和意气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正面描写个人感慨的句子是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
四、求《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诗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